【摘 要】
:
第一章:C7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颈胸段后凸畸形的有限元分析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三维有限元模型探究C7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颈胸段后凸畸形的生物力学特性,研究C7 PSO治疗AS颈胸段后凸畸形采用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稳定性,从而为外科医生选择内固定方式提供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章:C7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颈胸段后凸畸形的有限元分析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三维有限元模型探究C7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颈胸段后凸畸形的生物力学特性,研究C7 PSO治疗AS颈胸段后凸畸形采用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稳定性,从而为外科医生选择内固定方式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1例因AS颈胸段后凸畸形入住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的方式获取患者全脊柱CT图像,将CT图像文件导入Mimics 20.0软件并初步建立AS颈胸段后凸畸形模型,将模型导入Geomagic Studio 2017软件对模型进行平滑等优化、建立NURBS曲面模型。通过Solidworks 2013软件将曲面模型加入椎间盘等结构,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模拟截骨、建立截骨模型。依据两种临床常用固定方式,将模型安装内固定,最后分别将两种内固定方式的模型导入Abaqus 6.13进行力学分析。通过有限元分析方式探讨两种内固定方式模型在前屈、后伸、左侧屈及右侧屈活动时钉棒系统受力情况,对比两种内固定方式生物力学特性。结果:在颈部前屈与侧屈方向为卫星棒对侧时,一侧颈椎细棒联合胸椎粗棒、对侧细棒的内固定方式钉棒系统应力峰值大于两侧细棒加单侧卫星棒的内固定方式。在颈部后伸与侧屈方向在卫星棒同侧时,两侧细棒加单侧卫星棒内固定方式的钉棒应力峰值大于另外一种固定方式。结论:在颈部前屈与侧屈方向为卫星棒对侧时,一侧颈椎细棒联合胸椎粗棒、对侧细棒的内固定方式钉棒系统应力大于两侧细棒加单侧卫星棒的内固定方式。但在颈部后伸与侧屈方向在卫星棒同侧时,两侧细棒加单侧卫星棒内固定方式的钉棒应力大于另外一种固定方式。在选择内固定方式时,要综合考虑患者生活习惯、职业等因素,选择个性化的内固定方案。第二章:强直性脊柱炎颈胸段后凸畸形截骨术后气管形态变化的CT测量与临床意义目的:通过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颈胸段后凸畸形患者行C7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的术前、术后影像学资料,探究AS颈胸段后凸畸形患者C7 PSO术后气管形态变化,并探讨其对截骨手术方案设计、术后护理等的可能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8年11月在我院接受C7 PSO的8例男性AS患者资料,从中筛选出资料完整的病例,同时排除颈胸段椎体假关节患者,最终入选6例患者,年龄25~44岁,平均33.8岁。影像学参数包括颈胸段后凸角(C2-T1 Cobb角)、颈胸段矢状面偏移(C2-T1 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融合节段Cobb角(angle of fusion level,AFL)、截骨角(osteotomized vertebra angle,OVA)、不同层面气管纵径与横径。气管纵径与横径的测量是通过Mimics 20.0软件重建气管3D模型,在3D模型上选择C6、C7、T1、T2及T3五个椎体的下终板水平层面测量气管纵径与横径。在患者侧位外观照片上测量颏眉角(chin-brow vertical angle,CBVA)用以评估平视功能。结果:AS颈胸段后凸畸形患者气管截骨矫形术前在C6-T1层面横径大于纵径,手术后横径进一步增大、纵径进一步减小。C7层面气管横径增大值大于C6与T1层面,C7层面气管纵径减小值大于C6、T1层面。T2、T3层面气管纵径大于横径,术前与术后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AS颈胸段后凸畸形患者气管截骨矫形术前在T1层面及以上气管横径大于纵径,T2及以下层面气管纵径大于横径。术后截骨椎以及相邻椎体层面的气管横径较术前增大,纵径较术前减小,T2及以下层面气管形态未发生明显变化。外科医生在设计手术方案时要考虑到截骨矫形手术对气管形态的影响,同时术后护理时应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
其他文献
混合式教学融合了传统课堂教学和在线网络教学优势,将成为未来教学新常态。基于探究社区模型(CoI)的三大要素即认知临场感、社会临场感和教学临场感,以全人教育理念为主线,充分发挥在混合式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优势,尝试构建“课前自主学习+课中互动内化+课后拓展巩固+思政元素融入”的上下贯通、虚实结合、无缝对接的外语混合式教学“云壤连接”模式,以促进学习者的深度学习,强化教育体验,发展元认知意识,实现全面
目的运用三维重建技术得到肾透明细胞肿瘤的形态数据,并通过分析形态数据寻找新的预后预测指标进而建立临床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南京鼓楼医院行肾癌切除术的患者,经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最终纳入217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详细记录入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侧别、手术方式、肿瘤二维最长径和术后病理分级(WHO/ISUP分级)。将患者的术前CT影像资料进行重建得到肾透明细胞癌的
研究目的:比较椎间孔镜与显微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及优缺点,并探讨这两种术式治疗LD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从而指导临床决策,为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20年1月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行两种术式的患者,总随访207例,其中接受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TED)的患者179例,接受显微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MSLD)的患者28例。
文章以数字经济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切入点,探讨了数字经济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耦合协调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效应,并采用2012—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以来,数字经济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态势,表现出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的特征。虽然数字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但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对区域经济协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不同密度恶性肺结节临床及影像学的特征分析,总结不同密度恶性肺结节的特征差异,增加临床医生对不同密度肺结节的认识,并筛选出恶性肺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数学预测模型,通过列线图将复杂数学模型可视化,使得临床医生和患者能够直观理解预测模型,更好地为良恶性肺结节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筛选了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并经病理确诊的肺结节患者共858例
目的:初步探讨粪便NDRG4基因甲基化检测在结直肠癌、腺瘤及非腺瘤性息肉诊断及筛查中的意义。方法:本课题研究纳入从2019年8月至2020年11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患者,年龄在18-85岁之间,经知情同意后,共收集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粪便样本220例。所有粪便标本均采集于结肠镜检查前或手术切除前。排除标准包括炎症性肠病、家族性腺瘤息肉、上消化道出血及痔疮出血、现病史合并其他肿瘤以
目的:初步探讨CT、MRI对比PET/CT对于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患有恶性肿瘤且发生骨转移的病例,收集其临床信息、骨转移瘤的PET/CT、CT及MRI检查结果等信息,以骨转移临床诊断标准为基础,分别计算其诊断灵敏度及特异性。统计学方法上,采用配对四格表资料?2检验(Mc Nemar检验),同时行Kappa一
目的: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改良全身炎症评分(m SIS)作为125I粒子支架治疗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指标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2月至2020年3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125I粒子支架置入治疗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的144例临床资料。m SIS基于患者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绝对值计数比值(LMR)与血清白蛋白(Albumin),定义如下:评分0分:LMR
目的:胰腺坏死组织感染(IPN)是急性胰腺炎(AP)的重要晚期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既往研究表明AP患者在病程早期出现免疫缺陷,并且该现象与IPN和其他感染相关并发症增加有关。绝对淋巴细胞计数(ALC)对IPN的发生有一定预测价值。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AP早期ALC的变化轨迹,并探讨其与IPN及主要临床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入住东部战区总医院重症急性
背景与目的:胆汁酸性腹泻(BAD)是由于胆汁酸分泌过多或吸收障碍导致的一种慢性腹泻,以往由于其诊断方法的限制导致该病有可能被误诊或漏诊。随着人们对慢性腹泻机制研究的逐渐深入,胆汁酸性腹泻的诊治方法也不断更新。目前其实验室诊断尚无金标准,且其诊断方法全球尚未普及,治疗上以胆汁酸螯合剂(BAS)为主。本研究对考来烯胺、考来替泊、考来维仑这三种胆汁酸螯合剂治疗胆汁酸性腹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