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当前,中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个人面临的道德境遇也越来越复杂。约瑟夫·弗莱彻立足于社会急速发展带来的社会矛盾和各种思想危机,在批判和继承各方理论基础下,开始转向以“爱”为核心的境遇伦理思想研究。他主张爱是永恒的善、爱是主导准则、分配的爱是公正,反对人们坚持律法主义的教条式态度。弗莱彻的思想为我们解决特殊境遇下的道德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于我们研究其在公民道德建设、道德和法律的更新等方面具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中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个人面临的道德境遇也越来越复杂。约瑟夫·弗莱彻立足于社会急速发展带来的社会矛盾和各种思想危机,在批判和继承各方理论基础下,开始转向以“爱”为核心的境遇伦理思想研究。他主张爱是永恒的善、爱是主导准则、分配的爱是公正,反对人们坚持律法主义的教条式态度。弗莱彻的思想为我们解决特殊境遇下的道德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于我们研究其在公民道德建设、道德和法律的更新等方面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对弗莱彻“爱”的境遇伦理思想进行分析和研究。第一部分简要论述弗莱彻“爱”的境遇伦理思想形成的原因,分为现实背景和理论基础。现实背景是对传统道德律令影响式微、美国价值观分裂和思想危机的宗教救赎等社会现实进行了分析,而理论基础部分则是围绕基督教伦理、美国实用主义、神学实证论和人格至上论进行了论述。第二部分主要是通过探究弗莱彻提出的“爱是永恒的善”、“爱是主导准则”和“分配的爱是公正”三个观点阐述了“爱”的境遇伦理思想的核心观点,分析了“爱”的境遇伦理学的三条实现路径,即“发挥人的境遇作用”、“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注重理性,成于心算”,进一步探究了“爱”的境遇伦理思想的内在逻辑。第三部分则是对弗莱彻“爱”的境遇伦理思想的评析。一方面,弗莱彻考虑到和认识到“爱”的实践性、“爱”在解决道德难题时发挥的作用以及在确立人的道德主体地位方面具有的积极意义,但另一方面,其理论存在着缺陷,即道德相对主义色彩浓厚、使人陷入唯心主义泥沼和提高了道德教化的难度。同时,在对“爱”的境遇伦理思想评析的基础上,探究了其对人在特殊境遇下的道德选择、形成“相亲相爱”的社会风尚和不断更新法律和道德体系方面具有的社会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在新课程要求及新高考背景下,课堂教学及课后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学反馈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反馈及课后教学反馈,课堂教学反馈包括课堂学生对于教师教学内容的语言、表情及知识性反馈等,课后教学反馈则是课堂内容的延续,包括数学作业、阶段性检测、试卷反馈与教学评价等,课堂教学反馈帮助教师实时获取学生学情,课后教学反馈对学生二次掌握学科知识至关重要。如何科学改进课后教学反馈模式是本次研究的主要方向,本文主要从课后教
在数学教育的历史长河中,教育理论百花齐放。数学六大核心素养归纳总结了学生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能力,这使得教师对学生的培养有理论可循、有方向可走。从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常常因为无法正确的算对题目而失去大量的分数。许多学生表示,题目都会做,就是算不对。因此本文将对本校高三学生的数学运算核心素养现状进行研究。曾经教过一个学生,她因为怕数学而选择文科,因为想提高成绩而想要担任数学科代表的职务,从而
数学学习在促进个人发展的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仅仅学会数学知识是不够的,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通过对高中生数学学习策略与方法的调查研究,提出了提升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一些建议。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定量分项法。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主要采用Excel、SPSS27.0、Mplus8.3三个统计软件。主要解决的问题是:(1)对高中生
2020年,《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2020年版)》出台,《标准》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但当前我国的数学中职教学设计中存在“无目的的灌输”、“孤立无目的的活动”这两个误区,不利于课程标准的落地。本文尝试利用UbD模式与单元教学的结合的方式,着力解决传统教育教学方法目标导向不够明确的问题,推动教学设计由设计导向向目标导向转变。本文在以构建主义教学理论、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为理论背景,全面分
21世纪,教师职业变得更加复杂、紧张和严苛,导致教师的态度、行为与表现不如人意,从而影响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学生的发展以及整个教育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表明,提高教师心理资本水平有利于教师发展积极的工作态度、行为与表现,如工作满意度和工作投入,并且减少消极的态度、行为与表现。近期,国内外关于心理资本的研究还处于畸形发展阶段,大量研究基于变量中心范式,沿用自我报告法探索心理资本对相关变量的影响,
随着目前教育部“双减”政策的落地和实施,提升校内教育质量已经成为重中之重。教师作为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担任着提升教育质量,培育优秀人才的使命。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教师的工作投入获得研究者们的关注。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教师工作投入的影响因素研究大都局限于单个或多个因素的探究,较为忽视对教师工作投入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此外,在教师工作投入影响因素的多数理论与实证研究中,以中小学教师作为研究对象的占绝大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及教育信息化的逐步推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产生了很大的变革。当代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情况和频率逐年增加,而习题辅助型APP大行其道,这引起社会关于学生应用习题辅助型APP利弊的广泛讨论。《双减》政策的出台让习题辅助型APP一度遇冷,但在考试和作业的压力下,习题辅助型APP又出现反弹的迹象。导致学生使用习题辅助型APP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使用情况如何?如何让学生减少使用
“综合探究”是贯彻落实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改要求的体现,自2004年在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教材中增设以来,“综合探究”教学成为了许多学者和一线思想政治教师研究的课题。经过十余年的探索,“综合探究”教学虽然已取得一些经验和成效,但其教学效果仍不尽如人意。本文以《政治与法治》“综合探究”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式,对《政治与法治》“综合探究”教学的现状进行深入了解,并依据调查结果,对《政
在语言学习中,自我概念作为情感成分之一,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学业自我概念中的一种,英语自我概念,对语言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大多数研究关注的都是学业自我概念,英语自我概念,学业或英语自我概念和课堂焦虑或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少有研究关注在中国语境下学习者的英语口语自我概念与课堂参与之间的关系,调查他们的学业自我概念和课堂参与之间的关系。此外,学者们对于学业自我概念及课
小说是各国文学作品中受众面最广的一种体裁,这类文本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更能吸引大众眼球。目前对于小说的翻译研究,大部分从关联理论、文化负载词、美学视角等角度出发,且通常是针对整个语篇进行分析。人物对话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人物对话的翻译却并未受到充分重视,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根据会话含义理论,人们在日常交流中要遵守合作原则来保证会话顺利进行。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