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农民法治观念培育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iet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治要良好运行,健全完备的制度体系和公民深厚的法治观念是其必要条件,法治观念是推动法治发展的精神支撑和动力。新时代中国农民法治观念的培育既是农村法治社会有效建立的根本所在,也是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的基础环节,更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必然要求。然而与国家法治化进程相比,农民的法治观念还明显不适应法治社会的要求,农民法治观念培育也愈显无力和低效。现实抵牾催促着我们对农民法治观念培育进行反思和检视,以实现新时代农民法治观念培育的良性质变。
  缺乏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只有明晰基本理论问题,才能进一步把握培育农民法治观念的精髓和理想进路。法治是一种成熟、多元而独特的文化品格和制度框架,作为上层建筑,根植于社会现实土壤的中国法治必然彰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内涵。法治观念是法治的个体观念表达,是个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现象与法治规律的主观心理感受和把握,是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能动反映和内在自觉。法治观念包含法治认知、法治情感、法治意志三个相互关联又逐层递进的结构要素。新时代中国农民的法治观念是指农民个体所具备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道路相适应的主观心理感受和内在自觉。新时代农民法治观念培育是培育者与农民的双向互动,既包括培育者的法治教育引领过程,又包括农民自主建构过程,是二者的有机统一。农民法治观念培育应包含培育主体、培育内容、培育方法、培育环境四要素,遵循法治知识的传授与教育、法治实践的体悟与认同,法治环境的联动与耦合的培育机理。我们对农民法治观念的内在结构、农民法治观念培育的要素和运行机理的理论解答,搭建起了新时代农民法治观念的培育架构和模型。
  新时代农民法治观念培育指向的“农民”是生活在广大农村地区的整体意义上群体,拥有广义的外延范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判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规划,新时代背景为农民法治观念培育提供了新际遇。新时代中国农民法治观念的培育既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的重要环节,农民法治观念的提升为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也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创造了条件。
  理论概括是把握事物本质规律的重要方式,任何一项研究都离不开理论的指引。新时代中国农民法治观念培育应以马克思主义的法治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学说、农民教育思想作为其理论成长点和根基,并提取绵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基因,借鉴西方的成熟学说。这些理论成果为新时代中国农民法治观念培育提供了强有力的学理依托。
  历史是真理之母。新时代农民法治观念培育研究应链接历史,感悟历史经验对现实的启迪与昭示。改革开放是我国法治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起点。1978年以来,我国农民法治观念培育经历了准备阶段(1978年——1985年)、起步阶段(1986年——1996年)、展开阶段(1997年——2011年)和新时期(2012年——至今)。脉络的梳理使得培育经验愈加清晰,四十多年来,农民法治观念培育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根本遵循;采取“送法下乡”模式,将农村纳入现代法治建设的轨道;紧抓依法治村,建立村民自治制度,为农民践行民主法治观念提供制度平台;坚持德、法共治,发挥思想道德教育在农民法治观念培育的助推作用;开展农村立法、司法、执法建设,注重农村法治建设为农民法治观念培育带来的积极影响。透过历史之境,总结培育经验,为新时代中国农民法治观念培育提供历史参照与借鉴。
  疑乃思之始,问乃学之端。问题是创新的起点,是实践的指引,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最优良的方法论传统和最鲜明的方法论特征。新时代农民的法治观念既有积极表现,也确实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法律知识不断丰富,但法治认知模糊;法治期待产生,但司法认同度不高;守法观念形成,但依法办事观念欠缺。农民法治观念培育在新时代的开展并非一帆风顺,面临着农民主体性的缺场,“唯培育者为主体”倾向;培育内容多以法律知识为中心,忽视法治的价值内涵;培育多采用单向度灌输式方式,忽视法治实践与交往互动;各培育主体未形成有效合理,农村普法机制运行不畅;农村法治建设不完善,培育微观环境不佳等多维度困境和挑战。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层面全面、深入、辩证地挖掘问题根源,能深化我们对新时代农民法治观念培育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研究当前农民法治观念培育的现实抵牾,有利于定位化解矛盾的着力点,为构建新时代农民法治观念培育理路提供现实指引。
  在这样一个革故鼎新的伟大时代,我们必须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新要求,呼唤农民法治观念培育的回归和彰显,探究新时代中国农民法治观念培育的路向。理论、历史、现实像是三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新时代中国农民法治观念培育必须坚持培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主体间性原则和本土化原则,以完善农村法治建设、促进农民全面自由发展为根本目标,以提高农民法治认知、强化法治情感体验、增强法治信任、培养法治思维为具体目标,构建多层次培育目标体系。根据农民心理发展特点,农村培育环境与资源,结合农民法治需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价值取向,培育应采用“唤起民众”式培育法、法治实践体验法、生活化培育法,重点培育农民的法律至上观念、权利保障观念、依法办事观念、权力制约观念。新时代中国农民法治观念培育可遵循以下路径开展:发挥党政的主导作用,扩大社会主体的参与范围,凸出重点农民群体的培育工作,明晰各培育主体责任,共同构建“党政、社会、农民”协同联动的培育大格局;通过完善农民法治观念培育机构设置、加紧队伍建设、强化经费保障、健全评估体系完善农村普法机制,增强法治宣传教育实效;让农民在各类法治活动中,在依法治村的实践中,在纠纷处理解决中深化民主法治实践,提升农民法治体验;通过完善农村法治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发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构建“一核三治”的乡村治理新格局等途径优化新时代中国农民法治观念培育的乡土环境。
其他文献
缅甸与我国西南边陲相邻,中缅两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与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缅甸对于我国特别是西南边疆地区具有重要的地缘价值和意义。在目前的国外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中,关于缅甸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一个比较薄弱的方面。本文对缅甸独立后尤其是缅甸民主改革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作了粗浅的探讨。本文对缅甸独立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重点探讨了缅甸民主改革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方式、
学位
实践育人是立德树人的强基固本工程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抓手。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储备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大学生能否成长为可堪大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已进入新时代的重要历史论断,新时代必定会面临新的“伟大斗争”,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相应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学位
2014年,国务院正式出台了新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推出了文理不分科及自主选科、―走班制‖教学、―两参考一依据‖、外语一年两考、多元录取等改革措施,旨在打破―一考定终身‖、―唯分数‖论的现状,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高考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由此引发的高级中学德育问题(学生教育与管理)尤为引人注目。  该研究从高考新政(也称为新高考)背景出发,通过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高考改革的系列举措以及2014年
学位
中国发展来到新时代的历史方位,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社会矛盾多发期,政府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任务艰巨而繁重,需要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做文章、下功夫。残疾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特殊困难群体。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亦是彰显以人民为中心,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制度优势的生动体现。  改革开放以来
学位
法兰克福学派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众多流派中影响力最大的一个学派。1931年,霍克海默在题为《社会哲学的现状与社会研究所的任务》的就职演讲报告中,明确将社会哲学确定为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的研究方向。在以往对法兰克福学派的研究中主要有文化理论或者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等几种研究模式。我们不能否认,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理解法兰克福学派,但是仔细梳理文献后会发现不同的解读模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冲突与矛盾。我们必须面对理
文化是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一股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使人类走入文明的内在标识。在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不仅仅是对政治文明建设产生重要推动,同时也能够直接作用于经济的发展。文化在推动人类文明、保障社会秩序长治久安、促进社会文明发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我们,更是存在显而易见的成效。就目前而言,在世界的大舞台上,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已不仅仅是单一的
学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驶入快车道,党的十九大强调“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相对集中行使行政许可权改革稳妥有序推进,成效显著。  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核心。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就是将行政机关许可权集中起来交由一个特定的机关行使,原职能部门不再保留行政许可权限;或者将原本分散且关联性强的行政许可权经过整合集中在一起行使。它
学位
中共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在无障碍环境领域,无障碍环境权利法治保障引发关注,并基于以下时代背景:一是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演变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定群体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的矛盾十分突出。二是人口规模结构发生变化。残疾人和老年人数量不断增加,此外还有大量的病人,妇女,儿童等社会成员,对于无障碍环境的需求与日俱
学位
2006年英美科学家携同赛雷拉公司共同宣布,人类基因组草图完成,自此人类步入“后基因组时代”。在这期间个性化医疗服务和基因筛查、基因检测、基因诊断、基因治疗等基因技术被更广泛的运用,基因信息的价值越来越突出,基因信息侵权案件也在逐渐增多,例如就业领域中的基因信息雇员歧视问题、保险领域中的基因信息区别对待问题、医疗领域中的基因信息泄露问题以及基因检测中的不知情权问题等,加强基因信息保护的呼声十分强烈
当前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中国特色国家监察体制已经初步形成,监察权成为了与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并列的国家公权力,国家权力结构也形成了“一府一委两院”的新格局。国家监察权是一种新型权力模式,其具有地位高、权力重、范围广等特征。  从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开始,关于国家监察权和监察委员会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然而大多研究立足于监察制度中的具体问题,尤其集中于监察法与刑法、刑事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