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川木香属Dolomiaea和风毛菊属齿冠亚属Florovia隶属于菊科Compositae菜蓟族Cardueae,这两类植物中的川木香Dolomiaea souliei(Franch.) Shih和云木香Saussurea lappaC.B.Clarke用药历史悠久,具有相似的传统疗效。本文围绕药用植物亲缘学这一主题,分别对川木香化学成分展开了系统研究,对川木香属和风毛菊属齿冠亚属的形态分类、分子分类、化学分类以及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和传统疗效等方面作了全面总结,最后,进行了药用植物亲缘学探讨。
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和方法对川木香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和纯化,共分离得到了46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40个化合物。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18个:去氢木香内酯(C01),川木香内酯(C02),sulfocostunolide A(C03),dihydrozaluzaninC(C04),菜蓟苦素(c05),(11R,16R)11-hydroxy-13-(1-hydroxyethyl)-mokkolactone(C06),珊塔玛内酯(C07),α-环木香烯内酯(C08),reynosin(C09),β-环木香烯内酯(C10),1β-hydroxy-4α-methoxy-5αH,7αH,6βH-eudesm-11(13)-en-6,12-olide(C11),矮艾素A(C12),木香烃内酯(C13),souliene A(C14),vladimenaI(C15),4α-羟基-4β-甲基二氢木香醇(C16),β-木香酸(C17),methyl-6a-hydroxy,15-aldehyde,4β,15-dihydrocostate(C18);木脂素类化合物4个:vadinoIA(C19),(+)-环橄榄树脂素(C20),dolomiaeasin A(C21),dolomiaeasin B(C22);三萜类化合物5个:熊果酸(C23),熊果醇(C24),白桦酯酸(C25),白桦酯醇(C26),β-谷甾醇(C27);蒽醌类化合物1个:大黄素(C28);黄酮类化合物1个:1-羟基-2,3,5-三甲氧基口山酮(C29);以及其他类化合物11个:绿原酸甲酯(C30),3,4-O-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C31),对苯二甲酸二丁酯(C32),邻苯二甲酸二丁酯(C33),2,4-dimethoxy-2-methyl-6H-pyran-3-one(C34),尿嘧啶核苷(C35),正十一烷(C36),亚油酸甲酯(C37),琥珀酸(C38),β-D-呋喃果糖(C39),β-D-吡喃果糖(C40)。其中,C18,C21,C22个为新化合物,C06为新天然产物,C34为首次从本科植物中分离得到,C03,C08,C10,C16,C17,C20,C25,C26,C28,C30~C40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C23为本种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通过形态学特征的比较发现,川木香属与风毛菊属齿冠亚属虽有不同之处,但亦有着明显的共同特征,而齿冠亚属与风毛菊属虽有共同之处,但亦有着明显的区别特征。区系地理学的探讨表明,川木香属和风毛菊属都起源于横断山区(或附近),该地区的物种可能经历了极端环境下的快速分化。因此,仅根据形态学特征就将齿冠亚属归入风毛菊属中的证据是不充分的。
对川木香属、风毛菊属分子系统学研究的归纳说明,齿冠亚属与川木香属的关系较之与风毛菊属的关系更为密切,应将其从风毛菊属中分离出来,而归入川木香属中。
对川木香属和风毛菊属化学成分的研究进行了全面总结和分析。结果表明,风毛菊属中雪莲亚属、雪兔子亚属和风毛菊亚属化学成分的类型较为相似,而齿冠亚属与川木香属化学成分的类型较为相似。从化学分类学角度初步支持了前人分子分类学研究的结果,即将齿冠亚属从风毛菊属中分离出来,并归入到川木香属中。
在综述川木香和云木香传统疗效、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基础上,对川木香属和风毛菊属齿冠亚属药用植物亲缘学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川木香和云木香共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相似的化学成分物质基础、药理作用及传统疗效,这为临床上川木香和云木香可互为替代品提供了科学的解释。此外,云木香的传统功效和药理作用几乎涵盖了川木香的所有应用方面,云木香在绝大部分临床用药上能够取代川木香的用药地位。这一结论对于保护濒危藏药川木香的植物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最后,对川木香属和齿冠亚属分子分类学、化学分类学、药用植物亲缘学、药理学研究及化学分类学研究方法等方面做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