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德美术产品营销策略研究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yondz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文化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全球文化贸易总额一直在持续增长,文化外贸的国际比重成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标志。我国文化外贸占世界文化贸易份额很小,目前我国政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支持文化出口,提高我国对各国也包括对德国的文化贸易水平。在这个背景下,通过提高我国对德文化产品的营销水平来扩大对德文化产品出口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以我国对德文化贸易中美术产品的营销为例分析中德文化产业交流中营销中所应重视的问题。在分析过程中,本文突出强调营销者应注意文化和跨文化分析,重视和利用中德两国文化中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努力克服民族中心主义的思维定式,以实现成功地跨文化营销,提高中国在对德国文化贸易中的出口水平。   全文共分为绪论、三个章节和结语,其内容依次是:   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对本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情况进行了阐述。   第一章是本文的理论基础。在第一节中主要论证了美术品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在此基础之上,在第二节和第三节中结合艺术产品营销理论和跨文化营销理论,分析了跨文化艺术品营销的特点和营销中所应注意的问题,重点强调文化因素在艺术品营销和国际营销中起的重要作用。其中第二节指出艺术品营销与普通营销不同,不强迫艺术组织或艺术家放弃原有的艺术观点,而需要营销者成为沟通消费者和产品之间的桥梁:一方面以各种方式提高消费者对艺术产品的鉴赏水平和文化理解能力;另一方面,不能一味向消费者灌输艺术品信息,而应当认识到艺术品消费很大程度上直接受消费者自身经验、文化价值观念、历史传统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营销者应注重对消费者的文化心理需求的了解,有针对性地挑选出适当的艺术产品,激发消费者购买需求。第三节分析对德美术产品的营销属于跨文化营销的范畴。各国的民族精神、传统观念影响各国消费者的行为,也影响其对商品的消费行为。销售管理人员必须很好地理解目标市场的文化,进行跨文化分析,从不同的文化出发,一方面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和产品中体现的文化,另一方面研究目标消费国的消费者所处的文化环境和文化心理,利用两种文化中的差异和共同之处,来实现成功的营销。   在第二章中,本文将对中德美术营销过程中可能涉及的背景情况和有关信息进行介绍和分析,为营销活动提供现实层面的参考。   第三章按照营销的三个阶段(消费者分析、产品定位、产品宣传)联系德国具体的社会文化情况分析对德美术品营销所应采取的策略。第一节结合德国消费者的收入分布情况、文化消费支出情况及消费类型指出了营销过程中所应重视的地区和人群。在第二节中首先分析了中国美术品中凝聚的中国文化价值观念和美学特征,以及处在德国文化背景之下的德国消费者的文化价值观,在此基础总结出适合在德国营销的美术品类型。第三节提出了在德国进行美术产品推广和宣传时可以采取的方式和在实际交际层面所应注意的跨文化问题。   最后一部分为结论部分,综合回顾和分析本文的研究结果,指出本文的不足之处和可以继续深入研究的空间。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社会由“人治”向“法制”转向,法律在社会中的地位也日益受到重视。以“人治”为主的中国社会开始把目光放在吸收西方法律精髓,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制上
人都会犯错,在《浮士德》里歌德也让上帝说过这样的话:“人在奋斗时,难免迷误”(钱春绮,1982)。如果我们把这句富有哲理的名言翻译成适合学生的俗话来讲,那就是:“人在学习时,难免犯
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作为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已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旅游者选择走出国门,体验异国风情,开阔眼界。作为一种全球性的社会文化现象
本文旨在从认知语言学理论的角度,对广告中的隐喻进行认知和功能分析,以对广告的设计提供借鉴,从而收到更好的宣传效果。作者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以英语印刷广告中的隐喻为研究对
归化异化策略选择的指导原则应是文本的目的和功能。两种方式没有根本冲突,可同时用于同一个句子。选择归化还是异化时,还必须考虑听众读者学习源文化内容的兴趣和能力。通常意
随着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生产商把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场,这大大提高了国际商务谈判的几率。由于参与谈判的双方在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和个性等方
《名利场》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小说家威廉·梅克比斯·萨克雷(1811-1863)的代表作,它也是一部世界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我国著名翻译家杨必(1922-1968)成功地翻译了这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