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盐碱化草地枯落物分解对不同修复措施的响应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uylu2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尔沁草原总面积约5.17×104km2,是中国北方典型的农牧交错区,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们对草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大部分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遭到破坏。枯落物作为草地生态系统中连接植物和土壤的重要载体,在草地恢复和利用中不容忽视。为此,本试验于2019年10月~2020年9月,在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境内的盐碱化草地,采取铺沙+补播和有机肥+补播两种修复措施,进行3个单种枯落物及4种混合枯落物分解试验,对比了枯落物分解特征对不同修复措施的响应。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在1年的分解期间,枯落物呈现先慢后快的分解规律。单种枯落物质量残留率依次为羊草>冰草>草木樨;混合枯落物中,羊草-冰草组合残留率最高;冰草-草木樨质量残留率在中度退化铺沙和重度退化有机肥修复措施显著低于羊草-冰草、羊草-草木樨和羊草-冰草-草木樨3组枯落物(P<0.05)。(2)土壤含水量是影响枯落物分解的主要因素。重度盐碱化草地分解速率高于中度。退化梯度、修复措施及枯落物种类均影响分解速率,不同种类的枯落物在相同修复措施中的分解或者同种类枯落物在不同修复措施中的分解均呈显著差异(P<0.05),且3种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3)枯落物质量残留率与全碳和全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纤维素和木质素呈显著负相关(P<0.05);羊草-冰草和羊草-草木樨组合与全氮含量呈负相关,冰草、草木樨单种和混合分解时均与全氮含量呈正相关。(4)枯落物分解混合效应的发生主要取决于枯落物种类。混合枯落物的碳残留率为加和效应,氮为拮抗效应,钾为协同效应。纤维素在中度盐碱化草地为拮抗效应,在重度为协同效应。木质素仅在三种枯落物混合时出现拮抗效应。
其他文献
浑善达克沙地是我国北方阻止来自中亚草原和西部沙尘侵的重要生态保护屏障,近几年,当地政府因地制宜,种植了大量的抗旱型乔木、灌木丛及各类牧草,在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浑善达克沙地南缘两种典型人工种植植被青杨树与黄柳为研究对象,利用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多元线性混合模型与贝叶斯模型,分析植被在不同季节与不同生长期的水分来源和水分利用效率的规律,并结合研究区多年大气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数据与气象
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体现灌溉水利用程度的数值。通过测算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可了解当年区域用水管理和节水改造水平。本论文以西藏昌都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近四年的实测数据与灌区信息分析,测算了2020年昌都市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并对2016-2020年昌都市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的变化进行分析,为昌都市进一步提高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提供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因为昌都市灌区
内蒙古沿黄灌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土壤盐渍化是制约灌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关键因素,排水排盐技术是防治盐碱化的重要手段。由于灌区内田间明沟塌坡严重,造成排水不畅,暗管排水技术的应用已成趋势。而且暗管排水是自治区实行“改盐增草兴牧”战略重要手段之一,暗管改良盐碱地势在必行。但不同盐碱化地区的自然条件、生产条件不尽相同,暗管布置后的土壤改良效果未知。所以本文以内蒙古河套灌区及鄂尔多斯南岸的4个典型暗管排
以河套灌区节水改造工程重要试点的沈乌灌域为研究对象,采取区域布井的监测方式,利用经典统计学与地质统计学理论,研究灌域大尺度和不同生态景观小尺度条件下,节水改造前后地下水埋深和水质空间变异性和时空分布规律。选取自然和人为因素通过灰度关联法明晰影响地下水埋深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对地下水埋深分别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多变量CAR模型、灰色GM(1,1)残差模型、一次指数平滑模型和ARIMA(1,1,1)
蛋白桑(Morus alba.L)是经过杂交选育出的抗逆性新品种,具有适应性强、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的特性,可作为优质饲用植物开发。在栽培过程中蛋白桑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尚不清楚。因此本文以三种当年生蛋白桑幼苗为研究材料,试验采用盆栽控水法人工模拟土壤干旱胁迫,共设置7个处理梯度,其中正常供水记为CK,其余各处理分别记为W1~W6,CK~W1的土壤含水量分别为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70%、60%
输卵管是卵子运输、储存、精子获能、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的重要部位。输卵管上皮细胞支持胚胎的发育并为胚胎早期发育提供理想的生理生化环境,但相比于其他体细胞,输卵管上皮细胞体外增殖分裂能力较弱,无法作为种质资源细胞库的种子细胞长期保存,也不能满足其他实验研究与应用的需求。因此,本论文以蒙古羊为研究对象,通过酶消化法培养蒙古羊输卵管上皮细胞,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端粒逆转录酶基因(TERT)转入蒙古羊输卵管上
残塬沟壑区是黄土高原的典型地貌类型,该地区地貌特殊,塬面平坦开阔又沟壑纵横,地形破碎,坡面陡峭,降雨不均,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本文以残塬沟壑区陕西省永寿县为研究区,以三期遥感影像(1998、2008、2018)为基础数据,结合土壤、降雨、植被、高程、人口、经济等数据,基于ENVI、Fragstats、Arcgis软件平台,对研究区的景观格局变化和土壤侵蚀情况进行分析
大坝、隧洞、混凝土深桩等长期服役于水环境下的混凝土工程,因遭受环境水的侵蚀,混凝土内部水化产物中的钙离子逐渐溶解,结构出现溶蚀损伤,特别是存在于软水或者其它侵蚀介质的混凝土结构更为严重。因此,本文研究普通混凝土(Ordinary Concrete,OC)、粉煤灰混凝土(Fly ash Concrete,FC)和纳米SiO2混凝土(Nano-SiO2Concrete,NC)不同养护龄期下的抗压强度和
交通标志与驾驶员之间的信息传递交互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交通标志信息是道路交通人-机-环境信息系统中不可或缺且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合理的道路交通标志信息量可以诱导驾驶员高效、准确、及时地获取道路交通环境信息,从而对驾驶行为做出及时的调整。前期课题组研究发现,内蒙古自治区80%以上的草原公路都存在着交通标志信息量设置不合理的问题。交通标志信息量的缺失或过载都会对驾驶员的视觉识别及认知产生负荷,严重影响着
碳位于植物生长所必需摄入的6种大量元素之首。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碳长期缺位,植物仅靠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完全达不到自身需求。有机碳肥是指能够提供水溶性高、易被植物吸收的液体或固体有机态碳营养肥料,施用有机碳肥是解决植物碳短板的重要手段。研究以小麦、青梗菜为供试作物,通过盆栽试验,探究了喷施蔗糖(SUC)、水溶性腐植酸(HA)、水溶性氨基酸(AA)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对小麦、青梗菜碳含量、碳贡献率、光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