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赛珍珠非常擅长表征异域文化。她凭借与众不同的写作素材、创作手法和思想内涵,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传教士之女成长为一位受人瞩目的作家,并在中美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不可小觑的一笔。然而,“中国通”或“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人桥”这样的标签并不能完全涵盖赛珍珠复杂的心理图式。因此,本文从分析赛珍珠作品中的成长模式入手,挖掘出作者的创作意图、创作手法、文化立场以及它们背后的成因,以期更好地汲取赛珍珠的智慧,利用好这笔文化资源。导言着重论述了迄今为止的国内外赛珍珠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以及今后的研究趋势;此外,导言阐明了本论文的研究主旨、学术意义和研究思路。正文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从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角度切入,将赛珍珠的所有儿童文学作品归为两类:第一类作品体现了爱的母题;第二类作品体现了自然的母题。顽童的母题在其创作中的缺失归因于她以教育为主导的儿童观、独特的童年经验以及中西文化影响。赛珍珠为小读者写下的作品总是带有大团圆的结局,这体现了她慈母般呵护儿童快乐成长的心态。第二章力图剖析赛珍珠成人文学作品中的成长模式。赛珍珠以其丰富的阅历为创作源泉,为读者展示了多国男女的成长轨迹。赛珍珠的作品大多带有乐观主义倾向,因为她笔下的成长者或许暂时逃不出环境的束缚,但他们绝不会受到宿命论的摆布。赛珍珠眼中理想的成长者们总是自力更生、善于思辨、勇于奋斗的人物,他们能积极地与世界产生互动,并实现有价值的存在。这样套路化的人物形象加上她说教般的语言,恰恰反映出赛珍珠对成长者所处阴暗环境的深切担忧。第三章全面梳理了赛珍珠非小说作品中的成长模式。赛珍珠对现实生活中的智障儿、孤儿以及青年男女的成长之路给予了高度关注。她认为:人们对于智障儿的态度关系到一种文明的高度;美国人对混血孤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从娃娃抓起的两性教育才能保障两性之间的和谐。赛珍珠的非小说反映了作者的三个身份:一个智障儿的母亲、一群弱势群体的庇护者以及青年男女的教导者,这三个身份无一不体现出赛珍珠身上白发的责任心与爱心。结语部分将赛珍珠定位为“监护人”的角色。一方面,她展现出“监护人”破坏性的一面:在深刻把握不同文化的同时,能批判它们的文化缺陷,以期警示成长者保持清醒的头脑;另一方面,她又表露出“监护人”保卫与创造性的一面:在为不同文化的优点辩护的同时,将年轻的美国社会视为其理想的教育对象。赛珍珠通过作品向读者证明:天下之事只不过生老病死的成长规律,只要匡正、建设好美国人的“国民性”,那么引领其他民族健康、快乐成长的曙光就在不远处。笔者试图指出:赛珍珠“监护人”的姿态容易让她不自觉地陷入她所反对的文化优越感的怪圈,但历史应该记住她善良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