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后期,随着苏联解体和冷战的结束,美国的爱国主义失去了来自外部的动力,而多元文化主义重新抬头并成为美国的政治话语,则从内部冲击着美国主流价值观的基础,给美国的国家认同提出了新的挑战。
“9·11”事件激发了美国人民的民族主义情绪和爱国主义热情,暂时扭转了美国民众对国家认同衰退的趋势。但是,寄希望于偶发的危机来重构整个国民的国家认同绝非治本之策,战争和危机期间民族情绪的高涨会随着战争时间的延长或危机的消退而逐渐减弱。美国的国家认同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因此,“9·11”事件后,美国面临的任务,一方面要在国外进行反恐战争,另一方面,还需在国内巩固以传统主流价值观为基础的国家认同。而公民教育正是强化国家认同、巩固传统价值观的重要手段。
从联邦层面看,“9·11”事件后,联邦政府进一步认识到对年轻一代加强爱国主义、公民意识教育对美国社会及国家安全的重要作用。联邦政府因势利导,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公民教育。通过编制教育战略规划、颁布公民教育法案、设置纪念节日、重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方式来重塑美国特性;通过资助“美国历史”、“我们人民”、“我们文献”等项目、举办“公民教育白宫论坛”等方式来重建传统价值观;通过发起“自由课程”、建立“自由服务团”、设立“总统服务奖”、颁布服务法案等措施来重构美国社会的服务文化。
从州层面来看,“9·11”事件后,各州的决策者也纷纷加强了公民教育立法,在公民教育课程标准、毕业要求、教学要求、评价机制等方面都推出了一些新举措。与此同时,不少学者、各种社会组织也采取诸如发布研究报告、召开学术会议、开发公民教育课程等一系列行动,在公民教育的推广和实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从美国中小学具体情况来看,“9·11”事件后,在新保守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多元文化主义受到了挑战和削弱,中小学公民教育在课程设置、教育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机制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论文以文献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多角度展示“9·11”事件后美国中小学公民教育的状况,全方位研究“9·11”事件后新保守主义思想对美国中小学公民教育产生的影响,力图揭示出“9·11”事件后美国中小学公民教育的特点。
论文主体由五章构成。
第一章,对美国中小学公民教育演变的历史进行简要回顾,对“9·11”事件后美国公民教育面临的特殊历史背景进行了分析,分别考察了民众、学者及政府在“9·11”事件后的反映。
第二章,汇总整理“9·11”事件后联邦政府加强中小学公民教育的举措。
第三章,介绍州政府在“9·11”事件后加强公民教育的措施。
第四章,探讨了学者在“9·11”事件后对公民教育问题的争议,并考察了一些社会组织在“9·11”后所开展的公民教育活动。
第五章,通过分析一系列案例,考察了“9·11”事件后美国中小学公民教育的现实状况。
通过对本课题研究发现,“9·11”事件后,美国联邦政府、各州政府、社会组织和中小学所推行的一系列公民教育措施,对强化国家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受新保守主义思想的影响,“9·11”事件后,美国政府主导下的公民教育,实际上成了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有力武器,实质是一种权威爱国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