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对文化的日益重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的重要性已日益凸现。本研究站在历史的角度,首先通过从生活到艺术、生活美到艺术美的分析来厘清马克思经典作家关于文艺的发展认知,接着在查阅与综合大量参考资料的基础上,对《讲话》的背景和内涵进行阐述。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视阈下,着重论述《讲话》的当下价值意义,力图为建设文化强国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从1942年到至今,当年《讲话》中文艺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观点己经与时俱进,发展为“文艺为人民服务”和“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讲话》的研究经历了从学习贯彻、走过曲直、再到反思,直到现在的拓展多元的过程。但《讲话》中关于文艺的人民性与实践性品格和坚持民族化方向的观点,在当今依然具有理论的鲜活性与现实的指导性。今天,很少有人关注文艺的实践性和人民性等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文艺不需要走民族化、大众化的道路。新的时期,出现的“底层文学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文艺为什么人”和“怎么为”这样的话题再一次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社会在不断地前进,人民的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艺来源于生活、为人民服务观点仍历久弥新。在这个全球化、多元化的时代里,《讲话》需要有一个再发现、阐述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