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博兴洼陷南坡沙四上亚段滩坝砂体作为岩性油藏的一种重要类型,已显示出良好的勘探前景。综合运用钻井、测井、录井及相关分析测试等资料,以博兴洼陷沙四上亚段滩坝砂体为重点研究对象,分析了储层的沉积特征和成岩作用特征,总结了储层的储集特征及其差异性,明确了滩坝砂岩低渗透储层最主要的控制因素,对储层展开综合分类评价,并预测了优质储层的空间展布特征。博兴洼陷南坡沙四上滩坝砂体岩性主要为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夹浅灰色、灰绿色泥岩,岩石成分成熟度中等。颗粒圆度较好,以次棱角—次圆状为主。沉积构造主要反映了波浪和沿岸流的改造作用、生物扰动作用等,主要发育平行层理、槽状交错层理、浪成交错层理、浪成波痕以及生物钻孔等沉积构造。依据其岩性、粒度、沉积构造等沉积特征,分析归纳出11种岩相类型和8种在一次沉积事件形成的岩相组合类型。成岩作用主要表现为中等-较强压实、多期胶结、多期溶解、灰泥重结晶和复杂交代的成岩作用特征。成岩作用先后顺序为:压实作用/早期碳酸盐胶结(方解石、白云石)→长石溶解/石英加大/自生高岭石→早期油气充注→晚期碳酸盐胶结(铁方解石/铁白云石)→碳酸盐胶结物溶解/黄铁矿胶结。在同一成岩环境背景下,由于滩坝砂体储层沉积组构的差异性,导致后期成岩作用及成岩演化差异性大。在岩心和薄片鉴定的基础上,共厘定了8种沉积成岩综合相类型,建立了不同沉积成岩综合相类型的测井识别方法。遵循“岩相类型-成岩相类型”的研究思路,建立了不同沉积成岩综合相约束下的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的预测图版。以不同深度的沉积成岩综合相为研究对象,以综合相物性模板为约束,在通过测井识别完成对单井沉积成岩综合相识别的基础上,建立研究区沉积成岩综合相及其物性分布特征。博兴洼陷南坡沙四上滩坝储层坝主体微相储层物性最好,孔隙度主要在10-25%,平均值在14.5%,渗透率主要在0.1-100mD,平均在2.35mD,储集空间以粒间孔隙、长石溶孔为主,原生孔隙占主导,毛管压力曲线最为向坐标轴的左下方靠拢,粗歪度,曲线平台宽缓,分选好,孔隙喉道均匀。喉道类型以收缩性喉道、片状喉道为主;滩脊微相储层物性相对较好,孔隙度主要在5-20%,平均值在8.6%,渗透率主要在0.01-10mD,平均为0.65mD,储集空间以残余粒间孔隙、长石溶孔为主,喉道类型属微细喉-细喉型。此类曲线处于坐标系中部位置,略粗歪度,退汞效率较大,反映岩心中孔隙与喉道的尺寸大小较均匀,喉道类型以片状喉道、收缩型喉道为主;滩席物性相对较差,储层孔隙度主要分布在2.5-12.8%,平均值为5.65%,渗透率主要分布在0.01-4mD,平均值为0.08mD;坝侧缘储层物性最差,孔隙度主要是小于5%,渗透率主要在0.01-0.1mD,两者储集空间可见填隙物内微孔、少量残余粒间孔隙、微量溶孔为主,喉道类型属与微细喉型。此类曲线处于坐标系右上方位置,细歪度,微观均质系数均较小,表征ⅢA类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较强。喉道类型以管束状喉道为主。在不同深度油干层物性界限厘定的基础上,以孔隙度差值作为储层有效性评价的依据,通过对滩坝砂岩低渗透有效储层控制因素的分析,明确了滩坝砂岩优质储层最主要的控制因素:成岩相、岩性和地层压力。以孔隙度差值和经济产能约束下的碎屑岩储层分类评价方法,对博兴洼陷南坡沙四上滩坝储层进行综合分类评价。以综合得分大小为依据将研究区的储层分为4类储层,并预测了优质储层的分布规律。浅层储层类型主要以Ⅰ型和Ⅱ型展布为主,多发育于厚层砂体的中部,Ⅲ型和Ⅳ型储层主要发育于薄层砂和厚层砂体靠近泥岩部位。整体上,浅层储层连通性较好。随着埋深增加,Ⅰ类储层和Ⅱ类储层展布范围减小,Ⅲ类和Ⅳ类储层展布范围增加,厚层砂体中部储层类型较好,向砂体尖灭方向,储层类型变差,储层非均质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