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味的学习或模仿西方,并不能如期成为一种文化重塑过程。中国设计要走出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双重焦虑,应该“重申传统”,使其从自身传统文化土壤中生长出来,才能实现真正的自主创新,完成“中国设计”的蜕变。 而对传统文化的深入讨论,必将涉及到思维方式的问题。文章因此以“中国古代造物艺术的系统思维”为研究对象,从中国古代造物艺术相关文献和造物实践的基础上,解读中国古代造物艺术的“意匠和创意”,探寻古代造物艺术的思维方式和运思逻辑,找到传统造物的系统思维与当代“整体设计”的契合点。 文章首先从中国古代先民的“世界感”,即民族文化心理出发,即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角度讨论中国古代造物艺术的系统思维。认为在这种系统思维导向之下,中国古代造物艺术首先表现为“群而有分”的总体样态。从微观的视角看,中国古代从器物的造型、材质、结构和功用等方面体现出造物“体(造型)用(功能)不二”的有机统一。同时,中国古代的造物又表现为“形而下”之器、“形而中”之技和“形而上”之道的复杂关系,即“道、技、器一体”的造物整体性认知。古代造器不止于用,还要“器以载道”,而制器之技也还要“进乎道”而进入一种审美之境和道德之域,即“技以载道”。“形而下之器”、“形而中之技”和“形而上之道”又必须实现内在的有机统一,达到“合”、“和”的艺术审美高度。而这只有“巧者”--能工巧匠才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巧者,合异类共成一体也”。“合异类共成一体”就是古代造物艺术在系统思维导向之下的成器之道。 中国古代造物艺术一方面要求技艺的“巧夺天工”,另一方面又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同时又刻意规避人工痕迹,讲求“浑然天成”,把“虽由人做,宛自天开”作为最高的造物技艺和最高的审美追求。造物不是试图超越天工(自然),而是追求“天(工)与人(工)的合一”。在天、人这一最大的系统中,实现“天工人代”的造物旨归。这就是中国古代造物艺术的系统思维价值所在,它是一种基于天、地、人、物、工的系统整体思考,蕴含着整体的认知模式,联系的思维方式、和谐的价值模式。它着力解决天、人,物、我的之间的矛盾统一,始终谨守“致用利人”、“物物而不物于物”的造物理念。这对于今天这样一个打着“以人为本”的旗号,仅仅以满足“物欲”并导致人的“异化”的设计现实而言,对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低碳生活”和“绿色设计”和可持续设计而言,都是一种警示和规训。可以说,中国古代造物是一种“健康的实用”的设计观。文章倡导这样的设计观。 因此,中国古代造物的系统思维可以为我们今天在处理个人与他者、人与物、人与生活世界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重要历史经验和思想智慧,中国古代对于物与造物的整体认知和系统思考对当代设计具有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