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书法的众多字体中,最能承载并显示其艺术生命的当首推草书。草书在汉代即已诞生,但章草的含敛,使它不能充分展现浪漫艺术家波澜壮阔、飘忽游弋的思想情怀。自张芝引领今草范式,直至唐代张旭、怀素出,其酣畅淋漓的狂草艺术,才使得才情激荡的艺术家们找到了情感抒发的载体和个体精神的凝聚处,中国浪漫书风也因此达到了第一个高峰。此后,五代的杨凝式、宋代的米芾、黄庭坚都在草书前行的路上做出过不间断的探索,但中国草书艺术真正狂飙骤起、惊世骇俗的勃发期应归于明代,尤其在晚明。自明代中期开始,士人开始对草书艺术的多方面探索,到晚明以徐渭、张瑞图、詹景风、黄道周、倪元璐、王铎、傅山为代表的浪漫书家的集团化蜂拥出现,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纵横碑阖的浪漫书风,将中国书法的艺术性推向了极致,浪漫书风就此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 研究目的: 本文集中研究中国浪漫书风在其历史最高峰时期产生和发展的生存状貌,试图对浪漫主义书法的概念进行分疏,探讨传统艺术自身变革的文化生长点以及社会政治、经济、地理、文化、乃至人的生理、性情对浪漫书风的形成产生的影响,力图准确揭示晚明浪漫书风的书法特征和形成原因,进而对浪漫书风的艺术价值、历史贡献给出合理而恰当的定位,研究探讨浪漫书风对当代书坛的有益启示。 研究方法: 比较分析法 作者在本文中的新论点、见解及结论: (一)对浪漫主义的本源意义进行了认真考证,对浪漫书风概念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指出浪漫主义作为一种美学范式可以用来概括晚明草书的书美风格,使浪漫书风这一提法不显突兀; (二)对晚明浪漫书风的成因进行了认真系统的研究,尤其对书法作品和书法家本体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三)真正艺术家的书法艺术是为人生、为社会的艺术,它指向人们的心灵世界,是人类情感的真诚流露,载刻着人类的性情与思想。因之,对晚明浪漫书风与人的心理、性情的内在复杂关系的研究,成为很值得挖掘的课题,本文对此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 (三)本文认真梳理了浪漫书风发展的历史脉络,对于浪漫书风之肇始作出了有异于前人和当代学人的结论。指出晚明浪漫书风并非如大多学者所说以王献之为先导、心学为影响。在笔者看来,浪漫书风缘起更早,从春秋战国的刻铸铭文中就已经存在浪漫气息,同时指出其产生的更为复杂的原因; (四)充分肯定了晚明浪漫书风的历史地位和艺术贡献,指出浪漫书风丰富和完善了中国书法的美学体系,是对中和美的有益补充;浪漫书风是明代书法的杰出代表;浪漫书风使书法作为艺术得到了回归,晚明浪漫书风直接导引了中国书法的当代形式; (五)在与浪漫书风的纵向比较中,指出当代书坛重形式、轻内涵,重技法轻精神,重名利轻艺术的弊端,认为只有将个人性情、生活际遇、文化修养熔铸到审美情感中才能创作出动人的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