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山北坡经济带是新疆经济结构的核心部分,但经济的快速发展给城市的环境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天山北坡经济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协调好其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本研究选取天山北坡经济带按人口规模划分的不同等级的6个城市即特大城市乌鲁木齐,大城市石河子,中等城市克拉玛依、昌吉,小城市乌苏、阜康为研究对象,以自治区各级单位统计年鉴数据为依托,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各等级城市2002-2009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各级城市的发展状况,为进一步探索天山北坡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研究结论如下:(1)天山北坡经济带中乌鲁木齐、石河子、昌吉市人均生态足迹基本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克拉玛依、乌苏、阜康市自2005年开始呈波动下降趋势。其中乌鲁木齐市、石河子市、昌吉市人均生态足迹在2009年分别达到最大值4.557hm2/人、4.366hm2/人、6.1980hm2/人。克拉玛依市、乌苏市、阜康市在2005年分别达到最大值4.129hm2/人、8.936hm2/人、6.669hm2/人后在2009年又有所下降,且耕地和建筑用地的生态足迹占人均生态足迹中占较大部分。其原因主要是天山北坡城市带的耕地中中低产田占60%,农业基础差,水资源的短缺制约农业的发展。随着城市带城市化过程的加快,所需建筑用地面积也逐年增多。(2)人均生态承载力的变化各城市总体上呈波动下降趋势。2002-2009年,乌鲁木齐人均生态承载力的变化总体上在0.128-0.747hm2/人之间上下波动,克拉玛依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在0.642-1.890hm2/人之间上下波动,石河子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在0.451-0.647hm2/人之间波动,昌吉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从2002年的1.264hm2/人下降至2009年的0.642hm2/人,乌苏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从2002年的5.210hm2/人下降至2009年的3.637hm2/人,阜康的人均生态承载力2003年为2.209hm2/人,2005年为0.268hm2/人,2009年增加至2.163hm2/人。就人均生态承载力组成成分来看,各城市水域和林地承载力都相对较小,耕地和草地的承载力较大,主要原因是耕地和林地面积较大,水域和林地的面积较小,因此其承载力也较小。(3)人均生态赤字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昌吉在2002年表现为生态盈余数值为0.322hm2/人,至2009年转变为生态赤字-3.946hm2/人,乌苏在2002年生态盈余为2.410hm2/人,截止2009年已转变为为生态赤字-1.231hm2/人,乌鲁木齐、石河子、阜康生态现状更为严峻,历年均为赤字,且均呈增长趋势。克拉玛依在2002年为生态盈余,2009年的生态赤字为-1.588hm2/人,在各城市生态赤字结构中化石燃料和建筑用地占较大部分。天山北坡经济带生态承载力与生态足迹供需矛盾已很明显,揭示了该经济带当前经济发展与人们生活所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另外对生态足迹模型的扩展指标进行计算与分析,定量判断天山北坡城市带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发展能力处于上升趋势,但生态赤字的出现表明其发展已经超出其生态承载力的阀值,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天山北坡经济带仍会处于不可续的发展状态。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来降低其生态足迹,提高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