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花椒新伤油剂对SD大鼠胫腓骨中段闭合性骨折早期模型的大体观、机械痛阈值、热痛阈值、5-HT、TRPV1、PKD1的影响,探讨花椒新伤药油剂对骨折早期基于TRPV1通路的镇痛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痛阈值正常的72只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K、Y、H、F四个组(n=18)(K为空白对照组,Y为盐水组,H为花椒新伤油剂组,F为扶他林组)。每组再按照不同的时间点随机分为1天组、4天组、7天组(n=6)。在适应性饲养7天后,Y、H、F组进行右侧胫腓骨中段闭合性骨折造模。造模后各组对骨折断端手法复位,Y组予盐水纱布外敷,H组予花椒新伤油纱外敷,F组予扶他林纱外敷,敷药后予夹板外固定,每天敷药12小时,定时更换外敷药。K组继续自然饲养。造模后第1、4、7天分别观察大鼠的大体观、测量大鼠的机械痛阈值及热痛阈值、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5-HT的含量,采用PCR法检测背根神经结节TRPV1、PKD1mRNA基因表达值。本实验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检验,每组数据使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使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大鼠大体观察结果K组大鼠情况良好。H、F组在精神状态、活动行为、患肢肿胀方面较Y组好转。2.大鼠造模后机械痛阈值测量结果(1)组内比较:Y组第4、7天与第1天比较,P<0.05;H、F组第7天与第1、4天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2)组间比较:Y、H、F组的机械痛阈值皆较K组低,Y组最低。第1、4、7天:Y、H、F三组与K组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H、F组与Y组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3.大鼠造模后热痛阈值测量结果(1)组内比较:H组第4、7天与第1天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F组第7天与第1天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2)组间比较:Y、H、F组的热痛阈值皆较K组低,Y组最低。第1、4、7天:Y、H、F组与K组比较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H、F组与Y组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4.大鼠血清5-HT含量检测结果(1)组内比较:H组第4、7天与第1天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F组第7天与第1天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2)组间比较:Y、H、F组血清5-HT含量皆较K组高。第1天:Y、H、F组与K组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F组与Y组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第4天:Y、H、F组与K组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H、F组与Y组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第7天:Y组与K组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H、F组与Y组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5.大鼠背根神经结节TRPV1mRNA基因表达结果(1)组内比较:H组第4、7天与第1天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F组第7天与第1、4天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2)组间比较:Y、H、F组背根神经结节TRPV1mRNA基因表达值皆较K组高。第1、4、7天:Y、H、F组与K组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H、F组与Y组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6.大鼠背根神经结节PKD1mRNA基因表达结果(1)K、Y组大鼠背根神经结节PKD1mRNA基因表达先上升后下降,H、F组则逐渐下降。K、Y、H、F组的组内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2)Y、H、F三组的大鼠背根神经结节PKD1mRNA基因表达皆较K组高。第1天:Y、H、F组与K组,P<0.05,第4、7天:Y、H、F组与K组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H、F组与Y组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1.花椒新伤油剂外敷治疗大鼠早期闭合性骨折,可降低机械痛阈值及热痛阈值。2.花椒新伤油剂外敷治疗大鼠早期闭合性骨折,可降低血清5-HT的含量,抑制了背根神经结节中TRPV1、PKD1mRNA基因表达。3.花椒新伤油剂外敷治疗大鼠早期闭合性骨折的镇痛机制可能是通过5-HT—PLCβ—PKCε信号通路,减少了血小板对5-HT的分泌,抑制背根神经结节TRPV1、PKD1mRNA基因表达而发挥镇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