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对教育领域的资源投入。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早期,各类资源短缺是主要问题。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和对教育事业的持续关注,国家投入教育领域的资源已经能够基本满足国民对于教育的需求,但是对于历史遗留下来的中西部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依然面临着资源短缺的情况。在当前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GDP比例保证每年达到4%的情况下,社会资源投入被认为是弥补中西部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短缺问题的良方。一方面,伴随着经济增长,民间资本开始逐渐活跃,逐渐表现出对教育事业的关注和影响。另一方面,民间组织相关制度的完善和相关慈善捐赠法规的出台,促进了教育类民间公益组织数量和规模的迅猛发展,更促进了民间资本与民间公益组织的融合,使得教育类民间公益组织已经逐渐成长为除国家财政以外的第二大教育经费投入主体。但是由于教育领域的特殊性,不少教育类民间公益组织在发展中表现出教育资源短缺的情形,资源动员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来自制度、环境的阻碍。如何有效解决教育类民间公益组织资源动员所面临的困境,提升资源动员的效率和质量成为当下关于教育类民间公益组织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研究基于学界关于民间公益组织社会网络对组织资源动员具有促进作用的讨论,通过对教育类民间公益组织个案(W)展开研究,从具体的教育公益活动出发探究教育类民间公益组织社会网络与组织资源动员间的关系和影响。一方面,本文通过已有文献对我国教育类民间公益组织的发展进行梳理,结合实际调研情况了解和分析教育类民间公益组织的资源需求和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另一方面,本文通过对W的具体公益活动中的社会网络形态进行概念化建构,剖析社会网络在组织资源动员过程中产生的影响,用图形的方式解释社会网络的作用,并指出了当前可能存在的问题。主要发现如下:第一,教育类民间公益组织资源动员的模式是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环境的改变发展的。在现阶段教育公益行动者数量增多、个体人际关系丰富的大背景下,教育类民间公益组织依托组织社会网络开展资源动员是一种必然需要。第二,通过分析W,发现其组织社会网络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过程,组织社会网络是随着组织发展而发展的,并且对组织不同阶段的资源动员有直接影响。第三,构建了“桃李天乡村教师培训活动”和“优秀乡村高中生夏令营”两项教育类公益活动中的组织社会网络,分析认为教育类民间公益组织中的社会网络对组织资源动员具有桥梁作用、聚合作用、拓宽作用和稳定作用,同时也指出社会网络可能导致资源动员无序、资源动员渠道被堵塞,以及资源流失问题。基于上述研究发现和现实考量,本文认为社会需要通过发展公益政策、营造的益氛围、建设正确公益理念,来帮助教育类民间公益组织建立有质量的、广泛的社会网络,从而进一步提升其资源动员的能力,为教育资源投入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