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品德评价工作的好坏,对学校德育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学校的学生品德评价工作对学校德育有着导向、诊断、激励、服务和反馈等功能,开展品德评价的目的,在于找到德育现实结果与德育预定目标之间的差距及其产生的主客观原因,以便教师和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寻找对策,改善学校道德教育,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品德形成与发展。因此,及时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品德发展状况就是品德评价最重要的功能。反之如果不能实现对学生品德状况正确反映的功能,该评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从2004学年开始,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在本市开始启用《上海市中小学生成长记录册》(初高中年级试用)。这次启用的《上海市中小学生成长记录册》(初高中年级试用),是在前几年试行《学生评价手册》基础上,吸取了上海各区县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经验而产生的,旨在进一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关注未成年人的全面成长。 那么,《上海市中小学生成长记录册》中的品德评价能不能真正及时准确反映初高中学生的品德发展状况?这样的品德评价结果的可信度究竟有多少?这样的品德评价能在促进初高中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方面起到多少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的有效性呢?这样的品德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加以改进,又如何改进呢?像上面所提出的这些问题都必须在学校实践过程中加以判断和检验,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加以研究,从而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与改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上海市中小学生成长记录册》中的品德评价的功能,促进初高中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学校德育的有效性。 本课题对七所不同层次学校在实施《上海市中小学生成长记录册》过程中的学生品德评价在评价的标准、内容的安排、实施的过程和评价的结果几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并对第一手调查资料进行归纳、分析与综合,分析《上海市中小学生成长记录册》中品德评价对初高中学生品德形成与发展的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因素。同时针对《上海市中小学生成长记录册》品德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与消极影响,提出可行性的对策,以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