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硫代氨基甲酸金属配合物由于其结构独特和应用广泛在近年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过渡金属硫属配合物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状况。溶剂热方法合成并表征了五种二硫代氨基甲酸类过渡金属配合物,并研究了其性能。
1.分别用二异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Na(iPrTC))、二苄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NaDBTC)和AgNO3反应得到了两个结构不同的二硫代氨基甲酸银簇合物。六核银簇合物[Ag(iPrTC)]6(1)是由六个银和六个配位硫原子组成的一个蜂巢式笼状结构。簇合物[Ag(iPrTC)]6(1)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11.5958(2)(A),b=12.4826(3)(A),c=12.7543(2)(A),a=84.0830(10)°,β=78.8250(10)°,γ=62.8740(10)°,z=6,V=1611.69(6)(A)3,F(000)=852,R1[1>2σ(1)]=0.0373,wR2=0.0785。配位聚合物[Ag(DBTC)]n(2)是一个由重复单元(AgDBTC)3构成的一维螺旋链结构。每个重复单元包括三个银原子和三个配体,每个银离子和来自三个配体的四个硫原子配位,形成一个扭曲四面体配位环境。聚合物中存在弱的Ag-Ag键,Ag-Ag的存在使聚合物的结构向一维无限扩展,形成一条扭曲的螺旋链结构。聚合物[Ag(DBTC)]n(2)属于三方晶系,空间群P32,晶胞参数:a=15.649(2)(A),b=15.649(2)(A),c=5.0115(15)(A),γ=120°,z=3,V=1062.8(4)(A)3,F(000)=594,R1[1>2σ(1)]=0.0483,wR2=0.0827。
2.用溶剂热方法合成了三种新的二硫代氨基甲酸配合物[Fe(n-BuTC)3](3)、[Fe(DBTC)3](4)和[Ni(DBTC)2](5)(n-BuTC=正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它们的单晶结构,结构表明:配合物[Fe(n-BuTC)3](3)和[Fe(DBTC)3](4)具有相似的单核结构,中心Fe(III)离子与三个二硫代氨基甲酸配体上的6个硫原子配位形成变形八面体的几何构型。配合物(3)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22.526(5)(A),b=10.453(2)(A),c=18.406(4)(A),B=120.80(3)°,z=4,V=3722.8(13)A3,F(000)=1436,R1[1>2σ(1)]=0.0670,wR2=0.1908。配合物(4)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晶胞参数:a=11.8754(3)A,b=29.8827(6)A,c=12.4577(3)A,B=97.7090(10)°,z=2,V=4389.0(18)A3,F(000)=1820,R1[1>2σ(1)]=0.0325,wR2=0.0695。配合物[Ni(DBTC)2](5)中Ni(II)离子分别与两个N,N-二苄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配体上的4个硫原子配位,中心离子配位数为4,近似为平面四方形的配位构型。配合物(5)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13.8643(2)A,b=14.4456(2)A,c=16.3622(3)A,a=64.6230(10)°,B=73.6440(10)°,γ=84.0460(10)°,z=2,V=2840.42(8)A3,F(000)=1256,R1[1>2σ(1)]=0.0590,wR2=0.1536。 3.对所有配合物还通过红外光谱,热稳定分析结合它们的结构对它们的成键规律和分子结构特点作了系统的分析。红外光谱结果和它们的成键性质非常吻合,热稳定分析表明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相对于配体都有较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