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小脑控制模型及其在手臂运动中的应用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zhonghua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脑是人体的重要神经调节中枢,在运动控制和运动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人体由于遗传或外界因素导致小脑损伤时,会出现“步履蹒跚、站立不稳”等共济失调症状。共济失调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目前却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深入研究小脑的运动控制机理,建立具有仿生意义的小脑模型,不仅可以提高我们对小脑运动控制机理的认知,而且对共济失调的治疗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现有的小脑模型仅以控制效果为目的,虽借鉴了小脑的功能模式,却忽略了小脑的结构特性和学习机制。因此,本文依据小脑的细胞类型及其连接方式建立了仿生小脑功能模块,并结合监督学习和强化学习搭建了两种不同学习机制的仿生小脑运动控制模型。主要内容包括:(1)在深入研究小脑生理特性和结构功能等基础上,利用神经计算学方法和神经元模拟器建立了一种能够阐明其内部神经元主要通路和作用机制的小脑功能模块。(2)基于小脑功能模块和监督学习算法搭建了监督学习小脑模型,并在神经网络模拟器Emergent上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设计机械手臂跟踪控制仿真实验。结果表明,6个和10个基本单元的误差分别为5.12?1.09 mm和4.28?0.63 mm,即使用更多的基本单元,可以提高控制性能。针对该模型对于多维运动协调能力不足的问题,设计了基于可调模式产生器阵列的小脑模型。该模型通过多个可调模式发生器来共同操作多自由度手臂,实现了多维运动控制。结果表明,该模型的肘、腕关节的距离误差为4.12±1.82 mm和5.66±2.00 mm,具有良好的跟踪控制性能。(3)依据最近的小脑解剖生理学实验结果,小脑在运动学习过程中存在奖赏信号。据此,本文采用“行动器-评判器”算法构建了基于强化学习机理的仿生小脑运动控制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的肘关节和腕关节的距离误差为5.16±2.51 mm和6.82±1.89 mm,也能实现良好的运动控制。但是,基于监督学习的仿生小脑模型的执行速度优于基于强化学习机制的仿生小脑运动控制模型(t(28)6.01(29)t(39)0.0 5(28)1.68,p(27)0.05)。(4)为进一步验证所提出模型的可行性,本文开发了基于力反馈器的仿生手臂控制系统,包括整个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力反馈器控制实验表明,本文构建的两种仿生小脑运动控制模型的控制误差均小于10 mm,具有良好的轨迹跟踪性能。本文利用神经计算学方法建立了具有监督学习和强化学习能力的两种仿生小脑运动控制模型,并且都具有良好的控制能力和生物合理性。
其他文献
生物可降解聚合物血管支架的降解过程会造成支架材料内部孔隙度的变化,影响支架的药物缓释过程和医疗效果。本文考虑可降解聚合物的降解和溶蚀过程,建立载药可降解聚合物血管支架植入病变血管内的药物释放过程有限元计算模型,研究药物在聚合物支架、血管壁和血流中的扩散与渗透过程,分析支架三维结构对血流以及血管壁内药物浓度分布的影响规律,探究支架载药参数对药物缓释过程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支架周围的血液流动使得
梯度折射率材料是声学非常规材料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等效折射率在空间结构中呈现梯度分布,可用于自定义声束的传播路径。因其具有衍射极限以下的超声成像能力,为航天工程、工业通信、医疗器械等领域提供了无限可能。以往的梯度折射率声学透镜大多基于平面空间设计,近些年人们将坐标变换理论引入梯度折射率材料,可以将平面空间的梯度折射率分布映射在曲面空间上。使声波在曲面透镜上的传播效果与其在平面透镜上的传播效果一样,而
由于人口的老龄化、疾病以及意外事故等原因导致人体自我无法修复的大面积骨缺损问题在临床中十分常见。目前,人们多采用自体骨移植和异体骨移植来对缺损部位进行修复,但是这两种方法均有弊端。骨组织工程的发展为大面积骨缺损、骨肿瘤等问题提供了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骨修复方法。骨组织工程的核心思想是利用与原骨组织生物力学等性能接近的骨支架作为临时替代物,辅助骨修复过程的完成。因此,骨支架是骨组织工程技术的基本要素之
不可控失血是目前现场死亡的首要因素,通过适当的方法及时止血,死亡率可大大降低。矿物质(如羟基磷灰石和高岭土)是一类止血效率较高且制备难度低的止血材料,但因放热副作用及生物相容性较差而饱受诟病。因此,有效利用矿物质类止血材料的促凝血性能,同时避免其放热副作用和生物毒性,提高该类止血材料的应用,既有研究意义,又有应用价值。将生物相容性较好的羟基磷灰石(HAP)和具有湿黏附特性的聚多巴胺(PDA)按照不
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简称室速,是心脏性猝死最常见的原因,室速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经常发生。建立一种基于病人个性化的虚拟心脏模型来仿真患者室速的发生对寻找室速发作的潜在机制非常重要。鉴于基于病人个性化的心脏建模仿真指导临床室速消融对于时间节点要求非常高(一般从病人进行磁共振扫描到病人手术只有1-2天的时间),而仿真非常消耗资源(一次仿真需要超过1000核
智能医疗领域近年来受深度学习的发展影响取得了重要突破,创新药物研发,以及智能辅助医疗技术等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研究重要性得到广泛的认可。其中智能药物重定向与疾病辅助决策相辅相成,一方面探索“老药新用”,另一方面同步实现临床转化价值,从药物发现到临床应用打造成智能医疗一体化闭环生态圈。本文从药物靶点靶向作用预测和罕见疾病辅助决策这两个方向入手,针对存在的预测精度低,可解释性不强等问题,运用深度学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心脏病变之一。斑块的存在使冠脉管腔狭窄进而引发心肌缺血,同时斑块的破裂将形成血栓引发人体猝死。真实的冠状动脉结构很少是对称的,在偏心斑块中纤维帽的边缘和肩部是最薄弱的部分,也是最易发生破裂的部位,研究破裂前斑块纤维帽处的变化规律与力学性质是揭示斑块发病机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唐达林教授团队使用的动脉物理模型为参考,利用ANSYS Workbe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间质性肺病(RA-ILD)患者血清层粘连蛋白(LN)、三型前胶原N端肽(PⅢNP)、四型胶原(ⅣC)、透明质酸(HA)的水平并探究其与各指标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RA-ILD患者65例,非ILD的RA患者(N-RA-ILD)及健康人各40例,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LN、PⅢNP、ⅣC、HA水平,并探究其与RA-ILD各指标相关性。结果三组患
建筑电气智能应急照明系统的设计具有改善建筑安全性、完善消防疏散功能的意义。基于此本文研究建筑电气智能应急照明系统的设计,提出应用的建议,旨在为增强设计应用效果提供帮助。
如何引导带动亿万规模的所需资金来支持应对气候变化,这将是自工业革命以来最大规模的资本流动再配置。2021年可谓是个环保大年。2021年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