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临床高度近视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高度近视屈光度及眼参数的分布情况,对高度近视人群进行基因检测,探讨高度近视的发病机制及易感基因在高度近视人群中的变异频率;研究负透镜诱导型近视豚鼠玻璃体腔注射(Amphiregulin AREG)抗体和正常豚鼠玻璃体腔注射AREG蛋白对豚鼠眼球生物学参数的影响,探讨AREG在近视疾病中的作用及近视的发病机制。 方法:实验包括3部分,第1部分:高度近视的遗传流行病临床研究,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后,对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就诊的200例近视患者进行包括视力、屈光度、眼压、眼轴、角膜曲率、眼底等眼科专科检查,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高度近视患者170例,填写关于家庭成员近视情况的调查问卷,抽取5-6ml血液进行基因测序,观察近视易感基因的突变频率,进行高度近视的相关因素分析。第2部分:探讨玻璃体腔注射AREG抗体对负透镜诱导型近视豚鼠眼球生物学参数的影响。选取60只2周龄健康三色短毛豚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近视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其余组豚鼠均右眼佩戴-10D透镜2周,第三周开始近视组右眼注射linger液3ul,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豚鼠右眼分别玻璃体腔注射AREG抗体5ug、10ug、15ug,每周1次,连续注射3周,期间连续佩戴眼镜,对侧眼与正常对照组均不做任何处理。每周测量各组豚鼠的屈光度、眼轴长度,常规处死,取视网膜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测量豚鼠视网膜AREG mRNA的表达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AREG蛋白在视网膜的分布情况,PAS染色法(Periodic Acid-Schiff stain)测量后极部巩膜厚度。第3部分:探讨正常豚鼠玻璃体腔注射AREG蛋白对眼球生物学参数的影响。选取选取48只2周龄健康三色短毛豚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正常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第2周开始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豚鼠右眼分别玻璃体腔注射AREG蛋白50ng、100ng、200ng,左眼注射等量linger液,每周1次,连续注射4周,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每周测量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常规处死,取视网膜、实时荧光定量PCR测量豚鼠视网膜AREG mRNA的表达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AREG蛋白在视网膜的分布情况,PAS染色法观察各组后极部巩膜厚度。 结果: 1.本研究高度近视人群视力为(0.05±0.04),屈光度为(-8.02±2.23)D,眼轴长度为(26.65±1.31)mm;均表现角膜曲率增加(43.11±1.47)D,角膜变凸,前房加深(3.76±0.27)mm,眼压未见明显异常(15.88±2.34)mmHg。. 2.在高度近视人群中主要以眼轴增长的轴性高度近视为主,具有后发性、散发性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屈光度持续下降和眼轴过度延长,近视进行性加深,发生高度近视视网膜病变的几率增大。 3.AREG在高度近视人群中变异频率增加,与屈光性高度近视人群相比,轴性高度近视患者的AREG基因变异频率更高。AREG主要在中国和东亚地区变异频率较高,在欧洲人群变异频率低,高度近视基因变异具有遗传性和种族特异性。 4.与正常豚鼠比较,近视豚鼠的视网膜中AREG蛋白和mRNA表达增高。 5.AREG广泛分布于视网膜组织,在眼球从赤道部到后极部的部位均有分布,负透镜诱导型近视豚鼠玻璃体腔注射AREG抗体,能够抑制近视眼轴增长和屈光度下降,呈剂量依赖性;抑制视网膜AREG蛋白和mRNA的表达,呈剂量依赖性;抑制后极部巩膜变薄,与近视组比较,三个注射组后极部巩膜厚度均增加,尤其是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p<0.05)。 6.正常豚鼠玻璃体腔注射AREG蛋白能够增加后极部视网膜AREG蛋白的表达,AREG mRNA表达影响较小,豚鼠的眼球屈光度下降和眼轴增长程度较轻;病理切片PAS染色结果显示豚鼠眼球后极部出现巩膜变薄。 结论: 1.高度近视以眼轴增长的轴性高度近视为主,眼轴过度增长对视力危害大,易引起眼底改变和病变。 2.高度近视人群中AREG基因变异频率增加,轴性高度近视的变异频率更高。 3.负透镜诱导型近视豚鼠玻璃体腔注射AREG抗体能够抑制近视疾病的进展,但正常豚鼠玻璃体腔注射AREG蛋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诱导近视,认为AREG对近视发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但AREG在近视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