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讨大鼠肢体在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情况。(2)探讨热应激预适应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3)为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治疗开辟新的思路。 【方法】(1)分别建立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和大鼠热应激预适应模型;(2)实验动物为体重200~220gSD大白鼠72只,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三组:①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②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组;③热应激预处理后缺血再灌注(Heat Stimulated Pretreatment+Ischemia Reperfusion,HP+IR)组。三组分为四个时间点:缺血前1h、缺血再灌注1h、再灌注4h、再灌注12h。(3)应用生理多导仪记录大鼠肛温、心率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应用光还原(NBT)法测定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测定MDA的含量;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中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两种酶的含量;(4)应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肢体腓肠肌内HSP70的含量;(5)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大鼠腓肠肌组织学变化。 【结果】(1)IR组大鼠肛温测定与对照(NC)组相比缺血前1h和再灌注后12h没有显著性差异(P >0.05),再灌注1h和再灌注4h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HP+IR组大鼠肛温于缺血前1h、再灌注后1h、再灌注后4h、再灌注后12h与对照组和IR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2)NC组、IR组和HP+IR组于缺血前1h血清中ALT、L-LDH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IR组和HP+IR组于再灌注1h、4h、12h各时间段血清ALT、L-LDH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0.of),并有随再灌注注时间延长不断升高的趋势;HP+IR组于再灌注lh、4h、12h血清ALT、L-LDH含量明显低于m组(P<0.01)。(3)IR组缺血前 lh与正常对照组血浆中MDA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再灌注后lh、4h、12h组的m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并有随再灌注时间延长不断升高的趋势;HP+IR组缺血前lh的MDA含量与IR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再灌注 lh、4h、12h组的 MD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低于m组(P<0.01),并有随再灌注时间延长不断升高的趋势。(4)IR组缺血前lh与正常对照组血浆中SOD的活性无显著性差异,再灌注lh、4h、12h组的SOD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of),并有随再灌注时间延长不断降低的趋势:HP+IR组缺血前lh的SOD活性与IP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叩>0.05h 再灌注注lh、4h、Eh后的SOD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of),高于m组(P<0.of),并有随再灌注时间延长不断降低的趋势。(5)正常对照组仅有少量的HSP70表达,缺血再灌注注后骨骼肌中HSP70表达量增加,并随时间延长有减少的趋势;热应激预适应后HSP70的表达明显增加,且在缺血前lh的表达量最多,并随时间延长有减少的趋势。(6)光镜观察(X 400):HP+IR组与 IR组相比较,肌细胞明暗带较清晰,小血管内膜较完整,肌细胞肿胀减轻。 【结 论】(1)大鼠热应激预适应可以影响其生命体征的变化:大鼠的肛温在热应激预适应后开始升高,随着时间的延长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正常水平;大鼠的心率在热应激预适应后开始加快,并维持于一个较高的水平;(2)大鼠热应激预适应可使肢体缺血再灌注注后血清中的ALT、L-LDH含量有所降低,提示可一定程度减轻骨骼肌细胞损伤;(3)大鼠热应激预适应可使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血清中 MDA含量降低和 SOD活性升高,可以降低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④HSP70在正常大鼠肢体内有基础表达:HSP70在大鼠热应激预适应后有大量的表达八5) 大鼠热应激预适应后可以诱导HSP70的大量表达,而且HSP70的表达也有一 一卜个过程,一般在缺血前lh有大量的HSP70表达,随着时间的延长,HSP70的表达也随着减少,但在各个时间段热应激预适应后HSP70的表达量多于单纯肢体缺血再灌注后HSP70的表达量;仰 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血清中的队T、L-LDH增加,测定队T、L-LDH含量可作为观察肌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7) 测定肢体缺血后mA含量和 SOD活性可以反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