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效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stephenmengstep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莫扎特效应最初由Rauscher、Shaw和Ky(1993)提出,它是指聆听10分钟莫扎特的奏鸣曲能够短暂地提高大学生的空间推理测试成绩。莫扎特效应的提出引起了研究者、公众和媒体的广泛兴趣。国外诸多研究者对莫扎特效应及这种效应的神经生理、心理机制等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国内也出现了很多综述性的文章。综观国外有关莫扎特效应的研究,可以发现诸多研究得出的结果并不一致,有些研究成功重复了莫扎特效应,而有些却未能发现莫扎特效应。由于诸多研究重点关注的因素不同,研究者所采用的研究设计也各不一样,这就使对效应的解释产生了困难。效应的提出者Rauscher等认为一些理论性的和实验性的因素如测量工具的选择、刺激条件的呈现顺序、音乐作品的选择等应该有助于解释不同的实验结果。他们认为研究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这个测量工具必须包括空间推理作业的两个重要因素,即空间因素的心像和时间顺序(spatial imagery and the temporal ordering of spatial components),要能够考察被试在物理模式缺失情况下进行心理旋转的能力。(2)测试作业的难度对效应的发现有着重要的影响,使用难度相对较高的测试题将有助于发现莫扎特效应。(3)与莫扎特作品类似的结构比较复杂的音乐作品可能将产生莫扎特效应,而重复性音乐(如简约派音乐)不能产生莫扎特效应。(4)采用被试内前后测设计时要注意控制练习效应。(5)指导语的使用非常重要,应使被试集中注意于所听的音乐。在没有积极对音乐进行加工的被试身上不太可能发现莫扎特效应。关于莫扎特效应的形成机制,研究者的看法也各不相同。一部分研究者认为莫扎特效应是因为启动的直接影响,音乐加工激活了大脑中负责空间加工的区域并因此而提高了空间推理的能力。还有研究者认为莫扎特效应是因为聆听音乐导致了听者偏好、心境、唤醒的改变从而间接影响了认知能力。除以上争议外,莫扎特效应的研究中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什么样的音乐作品能够产生莫扎特效应?是否存在性别差异?被试的音乐经验是否会影响莫扎特效应的产生等。关于莫扎特效应的实践意义,同样存在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是,莫扎特效应的研究启发人们从多个角度思考促进脑功能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并使人们日益认识到音乐在脑潜力开发中可能具有的一定价值。另一种看法认为人们对莫扎特效应的认识产生了偏差,希望通过音乐来提高儿童的智力,这是弊大于利的。他们认为教育者应该谨慎对待从音乐教育中获得认知益处的不切实际的期望。本研究采用自编的折纸剪纸作业,考察了莫扎特效应研究中一系列有争议性的问题,并对莫扎特效应的实践意义进行了讨论。实验1旨在编订空间推理测试题。莫扎特效应的提出者Rauscher等认为,折纸剪纸作业对于测试空间推理能力是比较合适的,因为这个作业包含了对莫扎特效应起关键作用的两个主要因素——空间因素的心像和时间顺序。囿于无法获得Rauscher等研究中采用的折纸剪纸题,因此这个实验根据文献中发表的折纸剪纸题自编了两套难度等值的测试题。实验2考察了莫扎特效应的可靠性。对于是否存在莫扎特效应,诸多研究的结果是不一致的。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被试聆听莫扎特音乐后的空间推理成绩显著高于无声静息后的空间推理成绩。也就是说,本研究成功地重复了莫扎特效应。音乐作品的选择能够影响到认知表现。Rauscher等认为,不管风格或创作时间,结构比较复杂的音乐相对于重复性的音乐来说可能更容易提高空间推理的成绩。但就已有研究来看,能够产生效应的音乐作品的特征现在还不明晰。实验3采用不同风格和不同作曲家的作品考察了能产生莫扎特效应的音乐作品的特征。选择的作品有三类:[1]被某些研究者采用过并且产生了提高效应的作品。[2]与莫扎特作品风格相近,被某些研究者预测能够产生效应的作品。[3]一首与莫扎特奏鸣曲在某些特点上相近但又存在风格差异的中国音乐作品。在本实验条件下,我们认为能够产生莫扎特效应的音乐作品可能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结构比较复杂;[2]旋律具有周期性重复的特点且起伏较大;[3]力度变化的幅度以及强弱对比的转换较为鲜明;[4]节奏形态丰富多变;[5]音响织体比较多样。除以上这些特征,还有许多音乐要素有待进一步的检验,例如,调式的影响。此外,在选择音乐作品时,还需考虑熟悉性的影响等。虽然本实验的被试均表示对中国音乐作品——钢琴协奏曲《山林》不熟悉,但由于《山林》具有浓郁的中国音乐风格,被试所具有的有关中国音乐的隐含性知识,可能使他们认知音乐的过程变得更为便利。实验4、实验5和实验6分别采用被试内设计考察了莫扎特效应的产生机制。对莫扎特效应的形成机制存在两种不同的看法,我们考察了其中一种假设,即偏好、心境和唤醒的改变间接导致了认知能力的改变。实验4主要考察了偏好的影响。有研究者(Nantais,1999)认为,莫扎特效应的产生是因为被试对一种刺激的喜爱程度超过了另一种刺激,这种偏好进而会影响随后进行的空间推理测试的成绩。本实验选择了两首风格差异非常大的乐曲——莫扎特奏鸣曲K.448第一乐章与中国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作为实验刺激条件。研究发现:被试聆听莫扎特奏鸣曲K.448第一乐章后的空间推理成绩显著高于聆听《春江花月夜》后的空间推理成绩,但不同的音乐偏好对空间推理能力的影响不明显。这个实验还发现,音乐专业被试与非音乐专业被试在空间推理成绩上的差异不显著,但音乐专业被试的音乐学习年限与他们的空间推理成绩有显著的相关。实验5旨在考察心境对莫扎特效应的影响。心境能够影响认知已为很多研究所发现。这个实验采用已有研究中曾用过的两首音乐作品——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之“春”第一乐章和巴伯的《弦乐柔板》,来分别唤起被试的两种不同心境——快乐的和悲伤的,比较这两种心境条件下空间推理成绩是否存在差异。实验结果显示,两种音乐条件下被试的空间推理成绩差异不显著。对被试的心境问卷进行分析后发现,由音乐唤起的情绪是非常复杂的,这与被试的知识结构、个性特点等有关。由于我们仅研究被试在相对单一心境下(快乐的和悲伤的)空间推理成绩的差异,因此删除了心境反应复杂的被试。将唤起了快乐心境和悲伤心境的被试的空间推理成绩进行比较,我们发现,心境对空间推理能力的影响不明显。实验6考察了生理唤醒对莫扎特效应的影响。实验处理条件包括聆听莫扎特奏鸣曲K448第一乐章和聆听放松指导。有研究者认为,莫扎特效应的产生是因为将莫扎特音乐与放松指导相比较,而放松指导降低了唤醒水平从而导致了空间推理成绩的降低。国外的研究中虽然提出唤醒可能是莫扎特效应的产生机制,但大多采用自评量表的形式让被试对自己的唤醒水平做主观评定,采用仪器实际测量被试生理唤醒水平的研究较为少见。国内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是空白。本实验采用生物反馈仪记录了被试在实验过程中的脑电(EEG)、肌电(EMG)、皮电(SC)、皮温(TEMP)、血容量(BVP)、心率(HR)等生理数据。我们发现被试聆听莫扎特奏鸣曲之后的空间推理成绩与聆听放松指导后的空间推理成绩差异不显著。对生理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两个实验处理阶段(聆听莫扎特奏鸣曲和聆听放松指导)被试的生理唤醒水平有着显著的差异,但在随后的两个测试阶段,这种显著的差异消失了。这就是说,生理唤醒水平对莫扎特效应的影响应该是不明显的。通过研究,我们认为莫扎特效应是存在的。但由于我们只采用折纸剪纸测试考察了被动聆听音乐对空间推理能力的提高效应,所以音乐对其他认知领域的提高效应尤其是音乐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亟需进一步的研究。综合实验4、实验5和实验6,我们的研究结果间接地对启动说提供了支持。当然,这还需要进一步的神经生理、心理方面的研究,尤其是采用PET、fMRI等脑成像技术进行研究予以印证。
其他文献
本文以郑午昌的《中国画学全史》为研究课题,对作者生平、撰写背景、体例、研究方法及后人对其评价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整体的研究。并以此为切入点,对其在画学史叙述中所呈现
本文是一篇中韩两国引渡法和分别缔结的引渡条约比较分析的硕士论文,其主要研究对象为1990年联合国《引渡示范条约》、中韩两国的《引渡法》以及中国缔结的30项引渡条约和韩
历史上,欧洲一直是移民输出地区,大量的人口迁出将欧洲的宗教与文化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可以说欧洲大量人口的向外流动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当时的世界格局。二战后,欧洲人口
城市公园承担着体现城市特色、延续城市文脉的重要作用。民间艺术作为城市特色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在城市公园中的合理表达,对形成特色鲜明的公园景观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
试验研究高强度再生胶(SRR)在轻型载重轮胎胎面胶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轻型载重轮胎胎面胶配方中用SRR替代SBR,并适当增大防老剂用量,胶料物理性能以及生产工艺性能与生产配
目的在国家863计划“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方法的建立和应用研究”总体设计方案的指导下,编制适合我国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Multidimensional Sub-health Questionnaire
"十三五"时期改进环境空气质量是首要任务,如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地方环境质量改善的引导和激励功能。文章提出了基于环境空气质量导向的财政激励资金分配模型和实施机制,并
“课程思政”实践体现着新时代的育人要求,也是深化学校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和举措。学校和教师应从新时代的要求出发,对影响“课程思政”改革实践进程的各种关系进行思考,养
目的分析电子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FURS)与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治疗肾盂大型结石(长径>2 cm)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肾盂结石(长径>2 cm)患者36例,分为FURS术组和PCNL术
对“武夷风格”建筑的思考和展望是期望能从更高的视角为“武夷风格”建筑的灵魂注入灵性,挖掘其文化底蕴及哲学思考,为武夷风格的继续发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