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宇宙自然、人类社会和人思维本质及其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学问。哲学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时代的精华。人类文明发展史表明,每一时代的哲学思想都对其相应时代的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产生了重大的指导作用。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上,中国历代先哲用自己毕生的精力和心血不断领悟、把握天体自然和人的生存原则,并且将其贯穿于实际践履之中,反复验证、思考、锤炼,最终形成精神飞跃,达到了抽象思维的最高成就,凝结成了一部灿烂的中国哲学史,出现了引领中国古代传统哲学史上各时代、各阶段的学术思潮: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实学。而到了近现代,则出现了两位开创历史新纪元的伟人:孙中山、毛泽东。为了指导中国革命,孙中山、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完善,先后凝结成了孙中山哲学思想和毛泽东哲学思想,从而推动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断发展。为此,本文以哲学的三个构成要素:本体论、认识论、历史观为主线,依次对孙中山、毛泽东的哲学思想的三大体系,即孙中山的“世界进化论”、“知行认识论”、“民生史观”与毛泽东“唯物自然观”、“实践认识论”、“唯物史观”进行逐一比较分析,指出在世界本体论上,孙中山、毛泽东都坚持了世界的物质性;认识论上,都认为“知”(认识理论)来源于“行”(实践)、“知”对“行”的指导作用,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在历史观上,他们都重视经济建设、物质建设、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但他们哲学思想又有着较大的不同。总体上说,孙中山哲学思想在本体论和认识论上是属于带着辩证法成分的机械唯物主义哲学,是向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过渡发展的中间形态。而毛泽东哲学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孙中山哲学思想是属于带着唯物主义成分的唯心史观,毛泽东哲学思想是唯物史观。孙中山哲学代表着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最高成就,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的传播扫除了一些传统保守的唯心主义的思想障碍,也为毛泽东哲学的形成和发展作了重要的基础性铺垫。在比较分析了孙中山、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后,文章进一步从时代特征、阶级属性、理论来源等方面探讨了他们哲学思想异同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文章又从中国哲学史的宏观视野上,探讨性地提出“共和民学”一词来高度概括由孙中山开创、毛泽东建立的中国近现代哲学思想的主流特征,从而揭示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实学、共和民学代表了中国哲学各阶段的总体哲学特征,凸显了孙中山、毛泽东哲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特色,论证了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另一方面又探讨了孙中山、毛泽东哲学思想对当前进一步扩大两岸交流、增强两岸共识的现实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