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当代的每一个中国人。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汉语热”、“国学热”遍布全球。然而,在世界各国都在关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候,我们的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状况却不容乐观。语文是重要的文化载体,工具性与人文性都是语文课程的根本属性,语文课程中的人文内容丰富而深厚。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历史,增强民族文化知识的积淀,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之一本文的意旨在于充分挖掘《大学语文》课程中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加强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全面培养其语文素养。同时加强大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底子。本文运用了观察法、访谈法、文献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西藏大学《大学语文》课程学习中的现状以及西藏大学图书馆阅读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廓清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教学价值。首先要学习好汉字,了解汉字本身蕴含的文化内涵,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然后要了解儒、道、佛的思想精华,学习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作品,了解我国绚烂多姿的古代艺术,挖掘我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在教学过程中,《大学语文》课程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比如可以通过巧设导语、创建恰当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构建生动活泼的课堂,营建快乐的学习氛围。《大学语文》课程教师应当鼓励并指导学生阅读经典作品,开阔学生广阔的文化视野。同时,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来丰富学生的文化精神体验。《大学语文》课程教师也应该让学生“走”出去,到社会上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可以好好利用中国的传统文化节日,充分挖掘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总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大学语文》课程研究的重要内容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