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对错误行为的归因倾向与责任归因过程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nterxj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错误行为是小学儿童常见的消极行为,当这些行为发生时,无论是教师、家长,还是犯错的儿童以及同伴都会去试图解释这种行为,以确定行为发生的原因,并进而确定对犯错儿童采取的应对策略(批评或帮助)。以往儿童归因研究并未对此进行探讨,鉴于此,本研究通过半结构访谈、问卷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从儿童的角度探讨儿童对错误行为的归因倾向及对他人错误行为的责任归因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小学生对他人的错误行为更倾向于做内归因,对自我的错误行为则倾向于做外归因。(2)小学生对自我和他人的积极行为归因没有差异,均倾向于外归因。(3)相对于他人的错误行为,小学生对他人的积极行为更倾向于外归因。(4)相对于自我的错误行为,小学生对自我的积极行为更倾向于内归因。(5)二、四、六年级小学生在对犯错者做责任判断时都会受到后果严重性的影响,后果越严重,小学生认为犯错者的责任越大。另外,四、六年级的小学生在做责任判断时还会受到犯错者意图和反应态度的影响,如果犯错者是有意的而且反应态度消极,则小学生认为其责任更大。(6)二、四、六年级小学生对犯错者的生气程度受到后果严重性和犯错者反应态度的影响,造成的后果严重且反应态度消极,小学生对其的生气程度更高。另外,四、六年级小学生的生气程度还受到犯错者意图的影响,小学生对有意的犯错者比对无意的犯错者更生气。(7)二、四、六年级的小学生对犯错者的同情程度受到犯错者意图、后果严重性和犯错者反应态度的影响。总体来说,小学生对无意的犯错者比对有意的犯错者同情程度更高;对造成后果严重的犯错者比对后果不严重的犯错者更为同情;对反应态度积极的犯错者比对反应态度消极的犯错者更为同情。(8)二、四、六年级的小学生对犯错者的批评水平受到犯错者意图、后果严重性和犯错者反应态度的影响。小学生对有意的、造成后果严重的、反应态度消极的犯错者比对无意的、造成后果不严重的、反应态度积极的犯错者有更高的批评水平。(9)二年级小学生对犯错者的责任判断、生气程度、同情程度对批评水平均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责任判断越高、生气程度越高、同情程度越低,则对犯错者的批评水平越高;反之,则批评水平越低。四、六年级小学生对犯错者的责任判断、生气程度对批评水平有良好预测作用,但是同情程度则没有。
其他文献
我国经济正处于发展和变革的时期,时代的需要使我们需要培养更适应未来时代的人才。随之而来的是我国高等教育也必须步入培养更全面,更睿智的创新型人才的时代。批判性思维作为
艺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艺术及艺术教育在人类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在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发展智力等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价值。虽然我国制定了有关
为了提高中国男篮的防守技术水平,本文把第15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和第29届奥运会男子篮球赛中国队的比赛录象做为研究对象,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心理理论的研究发展非常迅速,内容主要涉及心理理论的生理机制、发展特点以及个体差异等许多方面。目前关于幼儿心理理论的研究已经从早期探测年龄界限和任务
网格是继传统因特网、Web之后互联网发展的新方向,是一种新的科学计算模式,被誉为下一代互联网技术。这种计算模式将地理上分布的、异构的多种计算资源通过高速网络连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