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由翻译实践和翻译报告两部分组成。翻译实践部分取材自泰国作家阿希里·覃玛绰((?))于1973-1978年间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坤通,天明你将归来》((?)),该作品在1981年获得了东南亚地区唯一的区域性文学奖——东南亚文学奖(the S.E.A.Write Award),其后更经多次再版,并于1987年由詹侬席·拉宁((?))选译为英文版Kuntong,you will return at dawn出版,至今仍是备受泰国读者推崇的文学作品。笔者选取《坤通,天明你将归来》中的八篇小说进行汉译实践,分别为《她还活着,至少在我心里》((?))、《逃离运河》((?))、《失者已矣》((?))、《雨季开始的早晨》((?))、《忠仆》((?))、《河上暮色》((?))、《第五次坐火车》((?))以及《坤通,天明你将归来》((?))。笔者结合该作品独特的现实主义风格和优美的语言特色,采用德国功能派目的论来指导本次翻译实践活动。另外关于原文的版本问题,笔者最初以1987年英泰对照的双语版本为参考,但在译介过程中发现拼写问题较多,于是对照较晚出版的2012年泰语版本进行修正,最终以较为完善的2012年版本为参考。德国功能派目的论是一门广为应用的翻译理论,其核心在于翻译目的或译文功能,强调翻译目的的实现,而非对于原文的模仿。这一理论体系卸下了传统原文中心论加诸译者的束缚,转而注重于目的语文本与目的语读者,相应地丰富了翻译的可能性。本次翻译实践中,笔者以目的论的三大法则为指导,相应地选取不同翻译策略对原文的篇章标题、人名、称谓、对话、修辞、固定表达及特色事物等进行处理;在翻译报告中,笔者将实践过程遇到的疑难之处结合理论深入分析,并从中总结处理相应难点的翻译策略。本次翻译报告共有五章,第一章作为导言介绍了本次翻译实践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同时就作者生平和主要作品作简要介绍,继而表明了笔者的翻译目的,并就实践选译篇章的故事梗概和主题思想作简要总结;第二章以文本对照的形式,分别列出本次翻译实践的译文和相应原文,以便读者对比阅读;第三章介绍了德国功能派目的论的相关内容,从梳理其起源与发展,到总结其基本法则,最后论述了目的论指导下的文学翻译观;第四章从目的论的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出发,结合具体译例探讨适当的翻译策略,印证了目的论对于文学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第五章针对本次翻译实践总结了笔者得到的一些启示与收获,并提出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