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作为货币政策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随着经济的不断变化一直处于不断发展中,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就是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不断发展中建立起来的,并成为较新的货币政策传导理论。 学术界对于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探究源于2007年始发于美国并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在探究此次金融危机的原因的过程中,一部分学者发现,金融危机爆发前,美国自互联网经济泡沫破灭后一直实行低利率政策,且长期低利率带来的流动性造成的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金融危机爆发后,学术界开始注重对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研究和探讨。在这样的背景下,Borio和Zhu于2008年提出了“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概念,指出“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是中央银行通过改变政策利率,进而影响商业银行的风险灵敏度或风险容忍度,最终影响资产组合中的资产定价、风险水平以及银行贷款价格和价格外其他条件的过程。 本文首先对银行风险渠道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其次对银行风险承担渠道进行进一步的理论分析,随后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运用我国15家银行2003年至2012年10年间的真实数据数进行计量经济学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证实了政策利率同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有反向变动关系,也就是说,市场上存在扩张的货币政策时,银行有提高自身风险承担意愿的倾向,在客观上表现为不良贷款增多,不良贷款率的升高。通过实证分析政策利率对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我国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存在。 这一结论对未来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尤其是为我国利率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