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ICSI周期未成熟卵母细胞的体外继续发育潜能,评估来自控制性超排卵(COH)周期的未成熟卵母细胞的再利用价值。方法:共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中心第一次行ICSI-ET助孕并采用长方案治疗的144例患者的MI期及GV期卵母细胞405枚,随机分为A、B、C三组行IVM,A组:IVM培养液(对照组)共89枚;B组:IVM培养液+左旋肉碱(药物组)共97枚;C组:IVM培养液+颗粒细胞共培养(共培养组)共219枚,比较三种方案不同时间段的成熟卵率。选择C组为最佳IVM-medium。将C组培养成熟的MⅡ期卵母细胞ICSI受精后进行胚胎培养,按照新鲜组和冷冻组(C1组VS C2组)、MI期组和GV期组(CI组VS CⅡ组)、MI-24h成熟组和MI-48h成熟组(CIa组VS CIb组)等进行分组,比较各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及囊胚形成率等情况。结果:1.A、B、C三组MI期卵母细胞24h和48h的成熟卵率分别为24.6%、30.8%、67.8%和73.8%、87.2%、89.1%,C组24h的成熟卵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1),B组和C组48h的成熟卵率均高于A组(P<0.05)。A、B、C三组GV期卵母细胞24h和48h的成熟卵率分别为8.3%、15.8%、22.2%和66.7%、73.7%、6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MI期共培养成熟的卵母细胞(CⅠ组)玻璃化冷冻后的复苏率(85.2%)高于GV期共培养成熟的卵母细胞(CⅡ组)(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共培养组中,新鲜组(C1组)的受精率、异常受精率及优胚率与冷冻组(C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鲜组的卵裂率显著高于冷冻组(P<0.01)。冷冻组未获得囊胚,新鲜组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胚胎培养后的囊胚形成率为13.2%(5/38)。4.共培养组中,MI期组(CⅠ组)的受精率、异常受精率、卵裂率及优胚率与GV期组(CⅡI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V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胚胎培养未获得囊胚。MI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胚胎培养能形成囊胚,囊胚形成率为10.0%(5/50)。5.共培养组中,MI期卵母细胞24h成熟组(CIa组)的受精率、卵裂率均高于48h成熟组(CIb组),其中卵裂率差异显著(P<0. 01),受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成熟组获得28.6%(14/49)的优胚率及10.2%(5/49)的囊胚形成率。48h成熟组未获得优质胚胎及囊胚。6.体外共培养成熟的卵母细胞与同ICSI周期体内成熟组比较,受精率(59.8% VS 80.8%)、卵裂率(73.1% VS 90.9%)、优胚率(31.6% VS 48.7%)均低于体内成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异常受精率(13.8% VS9.5%)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来自COH-ICSI周期的未成熟卵母细胞能在体外成熟,未成熟卵母细胞与颗粒细胞共培养能获得更好的体外成熟结果。2.MI期共培养成熟的卵母细胞比GV期共培养成熟的卵母细胞可能更能耐受玻璃化冻融过程。3.体外成熟的卵母细胞经过玻璃化冷冻后可能会影响其受精后的卵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