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不同政治倾向性智库推特涉华议题及框架研究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PeNgxionglifan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美国精英政治的进一步凸显,美国智库在美国政治中扮演了愈发重要的作用,美国外交决策也朝着知识化、科学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美国智库在国际社交媒体平台的涉华议题及其报道框架将对各国公众舆论、媒体舆论以及各国对华政策制定和咨询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研究美国智库在社交网络的涉华议题及框架可以及时把握美国智库在国际社交媒体涉华舆论中的动向,有利于了解和预测中国在国际局势中所处的位置,为中美外交政策的走向,对外决策提供有用信息。
  基于这样的现实环境,本文通过内容分析法,对不同政治倾向性的三家智库:左派智库布鲁金斯学会、中立偏右智库兰德公司及右派智库传统基金会从2016年10月30日到2017年10月30日一年内在推特发布的涉华报道进行研究,分析三家智库各自的涉华议题、报道框架及报道态度,并探究了智库政治倾向性与议题分布、报道框架和报道态度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在国际社交媒体平台,不同政治倾向的智库关注的涉华议题有所不同。左派智库布鲁金斯学会更关注经济议题,中立偏右智库兰德公司更多关注中国的军备建设以及在朝鲜、台湾等地区的军事策略,而右派智库传统基金会对华议题的关注则集中在民生议题和外交/国际关系议题。智库的不同政治倾向性与其涉华议题的报道态度之间也呈现显著关系。左派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涉华议题以中性态度为主,并且有部分经济议题呈积极态度;右派智库传统基金会的涉华议题报道态度则以负面和怀疑为主;中立偏右智库兰德公司的涉华议题整体中性,但仍有部分议题持谨慎态度;针对同一议题,三家不同政治倾向性智库的报道框架也有所不同,布鲁金斯学会倾向于使用事实框架,传统基金会更多使用冷战及竞争框架,兰德公司则竞争、合作、事实框架均有。
  不同政治倾向性的美国智库在国际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涉华议题及框架研究给予了中国智库新媒体渠道传播的思路。加强对不同政治倾向性智库在国际社交媒体上的政策解读,针对性地对不同政治倾向性的智库进行回应,做出有力的舆论引导和框架设置,对中国智库的国际化建设非常重要。
其他文献
在新媒体时代,移动终端的普及使得互联网深入到每个家庭中,人们的生活场景不再限于线下,而是线上与线下的相互交融。作为基本社会社群的家庭不仅仅是一个包括父母与未成年子女的生育单位,它更强调了亲代与子代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在社会加速发展中互联网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就像是悬在家庭关系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难以把握与预测。还未成熟但接受力极强的青少年和接受力较弱父母站在这段关系的两端,时而分散,时而聚集
学位
近年来,各大卫视为了刺激大众感官享受,运用火拼明星、资源、话题等手段将综艺节目的娱乐功能发挥到最大化,歌唱选秀类节目、喜剧类选秀、明星亲子秀、竞技真人秀等节目霸占荧屏。在制作及传播这类型综艺节目的过程中,制作单位忽视了电视媒体寓教于乐的初衷及文化底蕴,使综艺环境逐步陷入同质化与泛娱乐化的沼泽。2017年初《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等文化类综艺节目一批“清流”涌入中国的综艺市场,并取
戈夫曼的自我呈现理论提出,在社会交往中,人们会有意识地通过一系列行为表现自己,从而塑造能够取悦受众或对自身有利的形象。在对社交网络的研究中,自我呈现理论常被应用于虚拟网络的社交情境,认为互联网特别是社交网络使用者在网络互动与分享中更倾向于呈现出想要塑造的自我形象。  目前,视频分享网站在国内网络用户尤其是青年用户中快速流行与发展,在为用户提供音像娱乐、传播、互动功能的同时,也使得用户在移动社交平台
社交媒体已广泛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并渗透于各年龄群体。家庭世代主体间的社交媒体使用呈现为“数字不均”的现实状态,使得世代间因媒体使用而促发的交互学习、彼此学习颇为常见。  基于对此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与考察,本研究力图发现并揭示数字不均促成代际学习行为发生的内在作用机制,进而展开深层学理探究。首先,呈现不同世代主体对社交媒体的差异性使用图景;其次,以代际学习作为“可能视角”实现与数字不均的理论勾连;
学位
纵观印度尼西亚的历史,普遍存在对印尼华人的种族刻板印象、偏见和歧视,尤其是在苏哈托(Suharto)长达31年的统治及其强制同化政策下,普通民众对印尼华人群体的厌恶之情达到了顶峰。然而,依靠于媒体工具的使用,大多数印尼华人在此期间并没有失去其中国人的身份性质。在后苏哈托时代下,政治氛围和媒体环境逐渐趋于多元化,这使得新一代印尼华裔的主观现实更是值得研究者深入探究。之前有关印尼华人的诸多研究仅着眼于
学位
随着中国学生赴美留学数量的逐年增多,自杀或被害事件也频频发生,正如媒体报道中往往会披露相应社交媒体页面的细节,社交媒体对于留学生在海外求学期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包括获得家人、朋友和社会支持,塑造留学生在新的社会环境中新的身份认同等。因而,社交媒体使用与跨文化适应的问题也就引起了当今学界的关注。  本次研究以“使用与满足”理论及Berry的跨文化适应双维度模型为指导,采用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即定量
生活垃圾的处理已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当前我国生活垃圾的总量大,且垃圾生产速度快。2017年和2018年国发办和教育部分别发布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关于在学校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的通知》,以明确倡导公众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投放,但现实生活中公众的垃圾分类意识淡薄,垃圾分类知识较为缺乏。基于传播媒介的宣传教育功能,且微信公众平台上集结了当前垃圾分类知识的主要传播主体,本论文旨在研究微信公
学位
媒介组织、新闻常规以及媒介从业人员等因素对媒介框架的影响已经得到多方证实,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媒介技术不断演进,新的媒介技术又催生不同的媒介平台,新闻实践也在媒体机构对新的媒介平台进行适应和使用的过程中发生变化,媒介框架的影响因素因此需要依照新闻实践的新情况进行重新讨论。近年来,社交媒体给社会生活方式、社交方式和沟通方式带来重大变革,其作为新兴媒介平台也极大地影响着新闻媒体机构信息传播的方式。在
学位
近年来,国内发生的“过期肉”,“禁药门”,“地沟油”等事件,使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深深陷入国际舆论的漩涡中,成为国际媒体的报道焦点。新闻媒体的话语是人们最容易接受的大众话语形式之一,对于人们对社会的认知影响深远。批评话语分析理论旨在通过对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语境的分析,来揭示大众话语形式中暗藏的不平等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本研究针对以公信力著称的《纽约时报》的涉华食品安全报道为研究对象,运用批评话语分析
学位
基于国家形象和框架理论,本研究考察了在俄罗斯流行的与中国相关的社交网站VK.com上中国的国家形象。本文采用定量的内容分析方法,对“Magazeta”,“TalesofLaowai”,“EKD.me”社区的框架模式进行定义和比较,统计内容包括主题,问题,关键词,叙述语气,故事格式,来源,语言和结构的特性,和点赞数量,对某些主题和问题的观点和评论。本文从一个新的和另类的视角研究中国形象,因为以前的大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