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对于民族而言是内在血脉,对于人民而言是精神家园。中华文化的浮沉更迭,始终牵动着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从其形成来看,是“文化自觉”的成果;从其本质来看,是“自觉文化”的体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思想政治工作任重道远:一方面,要继续巩固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另一方面,要不断夯实和筑牢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根基。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德性”特质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属性为纽带,二者形成了一种“融合”关系,其实质体现在思想政治工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运用上,其内涵表现为主体层面的理性阐释、对象层面的人性构建、方向层面的良性互动、方式层面的隐性渗透以及环境层面的适性创新。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的根基在于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工作资源。从思想政治工作目标视角来看,传统文化资源体现在人格境界、社会理想、和合氛围、义利追求等方面。从思想政治工作内容视角来看,传统文化资源体现在天人观、知行观、刑礼观、伦常观等方面。从思想政治工作原则视角来看,传统文化资源体现在顺势而为、因材施教、禁于未发、循序渐进等方面。从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视角来看,传统文化资源体现在经典灌输、环境熏染、典型示范、自省修养等方面。这些传统文化资源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丰厚滋养,已经并正在融入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和实践之中,润物无声,化人无形。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的历程是与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密切相关的。自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以来的百年当中,大致20年为一期,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自1917年起处于革命道路探索期,是融合的萌芽阶段,以认识国情为融合的主题;第二阶段自1937年起处于革命理论成熟期,是融合的奠基阶段,以实现民主为主题;第三阶段自1957年起处于建设道路探索期,是融合的逆反阶段,以探寻理想为主题;第四阶段自1977年起处于改革道路探索期,是融合的重构阶段,以追求义利为主题;第五阶段自1997年起处于改革道路深化期,是融合的深入阶段,以构建和谐为主题。每一个阶段党的指导思想的确立和传播都植入了传统文化基因,受到了传统文化影响;以此为主线,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不断进行着双向互动。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和原则。这个原理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又是对现实问题的回应,还是对未来走向的预期。首先,要坚持理性态度和科学方法,坚持“马学”为体、国学为根,坚持一分为二、批判继承,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其次,要弘扬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弘扬包括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道法自然的唯物精神、上善若水的奉献精神、以和为贵的团结精神、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等在内的民族精神,弘扬包括孝悌之德、忠恕之德、诚信之德、谦和之德、忧勤之德、廉俭之德等在内的传统美德;再次,要破除封建因素的消极影响,这些封建因素主要包括特权崇拜、宗法观念、迷信思想、小农意识;第四,要构建多元互动的融合机制,坚持党政主导、学界倡导、文艺引导、媒体传导、大众促导,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正向合力;最后,要认清深化融合的内外形势,其中,我党推行的关于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和平统一、倡导和合外交等方面政策是机遇因素,而当下面临的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开放环境的外来冲击、信息时代的社会困惑等方面问题则是挑战因素。新世纪新阶段,要多措并举,深入推进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的进程。一要运用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阐释,挖掘传统资源,厚植价值基础;二要发挥传统文化在党的建设中的资鉴作用,利用修齐治平经验,提高治国理政效能;三要确立传统文化在国民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加强国学经典教育,提升传统文化素养;四要发掘传统节庆习俗的社会教化功能,宣传文化常识,倡导移风易俗;五要加强社会组织文化建设,通过弘扬家训传统促进家风传承,通过宣传行规传统推动行风转变,通过借鉴民约传统促进民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