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国官方每年都要召开各种规模的国际性或区域性的记者招待会,每年三月份两会期间由外交部举办的记者招待会更是吸引世人关注。这不仅意味着市场对译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翻译研究者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在官方记者招待会口译中,外交口译员的任务是现场交替传译中外记者的提问内容及总理对记者问题的回答,以汉英口译和英汉口译为主要内容,本文选取汉英口译部分作为研究对象。汉英口译是记者招待会的口译的占主体部分的内容,在口译中两种语言成分的对应与转换是口译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而选择翻译内容中的谓语动词是把握口译的重中之重。通过实例观察和个人亲身口译实践活动作者发现,口译在现场翻译中对谓语动词的选择和使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译员对全句乃至全局的把握。功能派翻译理论提出“翻译是一种行为”,引入了“翻译要求”的概念,强调交际目的。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面向译语文化的翻译研究趋向,打破了以前文本中心论的翻译研究传统,使译者更多地关注译文和译文读者、译文的社会效应和交际功能。本文以功能派翻译理论为依据,结合实例分析讨论了官方记者招待会译员对中文谓语动词的把握以及译入语英文谓语动词的选择。从功能派翻译理来研究口译现象也是一个新的视角,作者先后在维普中文期刊上“谓语动词选择”+“口译”+“功能派翻译理论”为关键词查询,命中篇数为0篇。因此从某种角度上说,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视角研究官方记者招待会口译颇具意义。本文先后论述了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各个发展阶段理论成果、中英文谓语动词的分析比较以及分析官方记者招待会译员谓语动词选择,最后总结出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中谓语动词选择应首先结合译者对汉语谓语动词的把握,将翻译行为中的各个参与要素融入选择的考虑范畴,且受限制于目的原则和忠诚原则,以期为今后的口译训练和实践活动提供有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