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生命最初的1000天是脑和神经系统形成与发展极为迅速的关键时期,儿童早期快速的成长导致大脑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形成了农村留守儿童这样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社会弱势群体。因为长期与父母分离且居住在较为偏远的农村地区尤其是山区等地区,其居住地可利用的生活、医疗和教育资源也更为匮乏,同时因为父母监护缺失儿童早期认知刺激与学习机会减少,影响了亲子安全依恋关系的形成,导致了留守儿童更易在0~3岁这一儿童发展关键时期出现问题。伴随着留守儿童人群数量近年不断的增长,进行农村留守儿童0~3岁早期发展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目的本研究针对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在0~3岁这一儿童发展的特殊时期进行分析,探讨贫困地区留守儿童早期养育环境及发展现况,并对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制定相关干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对象与方法研究利用卫计委“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服务需求评估调查”定量调查数据中三岁以下儿童信息进行分析。采取配额抽样的方式在我国12个省27个贫困县抽取留守儿童3249人,对照人群1727人。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儿童及看护人进行调查,采用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预警症量表对儿童早期发展情况进行评价。统计方法使用描述性分析法评价0~3岁留守儿童养育环境及发展现况,并应用二元非条件logistics回归对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研究结果1.留守儿童现况留守儿童人群0~1岁年龄组,已经有55.3%的母亲离开孩子超过6个月,父亲此项比例更高(67.0%),外出父母与孩子及替代看护人间联系交流频率较低。替代看护人存在年龄偏大(中位数为53岁),学历偏低(较非留守儿童人群)的现象。2.儿童早期发展状况评价贫困地区儿童总体异常预警率为10.7%,其中留守儿童心理行为异常预警率为9.48%,与非留守儿童人群间没有统计学差异;男童(10.94%)异常预警率显著高于女童(7.75%),其中主要在语言能区发育异常率(4.91%)高于女童(2.81%),其它能区发育无显著性差异;儿童整体在出生后前六个月可疑发育异常率最高(17.64%),伴随月龄增长呈下降趋势。3.儿童养育环境对比研究养育方式中留守儿童在照顾不周(7.47%)、亲子互动情况良好(48.88%)和赞同体罚(54.49%)三个指标上都显著劣于非留守儿童(分别为5.49%、52.68%、33.27%),每日亲子互动的时间也较非留守儿童更短;营养与喂养情况方面,留守儿童在从未母乳喂养的比例(15.40%)和平均断奶月龄(8.41±3.70)均较非留守儿童存在劣势(分别为11.72%和9.29±4.16),辅食添加种类合格和辅食添加时间方面两人群无差异;家庭经济状况留守儿童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4000的比例(27.2%)要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33.8%),但非留守儿童家庭在家中拥有各项电器的比例要远优于留守儿童;儿童健康状况不论是两周患病率还是伤害发生率两人群均无显著性差异。4.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异常影响因素分析家庭养育方式中,亲子互动良好是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保护因素,看护人存在照顾不周现象是危险因素;在营养与喂养方式中,从未母乳喂养与纯母乳喂养超过8个月是儿童早期心理行为发育的危险因素,辅食添加合格是保护因素;在养育环境方面,家中拥有高档消费品(即较高的家庭经济水平)是保护因素;儿童健康状况中两周患病情况是儿童早期心理行为发育的危险因素;儿童人口学特征男生更容易出现可疑心理行为发育异常;与兄弟姐妹一起生活和每日互动时间超过半小时是留守儿童人群独立的保护因素。结论0~3岁是儿童发展潜力开发的重要时期。研究发现贫困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整体发展现况不容乐观,留守儿童亲子分离、交流不足现象普遍,在养育环境多个方面较非留守儿童存在劣势,主要集中在回应性照顾和营养补充与喂养方式两方面;替代看护人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易在养育方式中出现问题。男童发育异常预警率高于女童,主要体现在语言能区的发育不如女童。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受内在生物因素(性别、年龄、患病情况),物质环境因素(家庭耐用消费品数量)和心理社会环境(亲子互动、照顾不周)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尤其以养育方式的影响最为显著,建议看护人尽可能创造条件增加亲子互动时间,提高看护人养育知识,同时提倡母乳喂养并合理的添加辅食。对策与建议1.完善政府政策支持,进一步宣传留守儿童养育环境各省相关部门应针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社会弱势人群的的制定相关政策与干预,广泛宣传父母对儿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强化家长和代养人的监护和教养责任,鼓励婴幼儿父母尽量不外出打工。优化资源分配,使资金帮助到真正需要资助的贫困儿童人群,提高扶贫等政策的有效性是重中之重,包括受资助人群的筛选,不同阶层的混杂资金的合理管理和分配,后期的随访工作等势在必行。2.针对不同危险因素和不同时期儿童,针对性制定干预措施0~3是儿童快速成长阶段,导致不同时期发育的评价、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都不尽相同,推荐分月龄段对父母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养育知识及心理健康等教育活动,并且不同平台及各专业机构相互结合进行干预。3.搭建适宜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且缺少体系建设。建议当地专业医疗机构,设立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同时培养基层医疗机构有一定专业背景的医生,提高农村地区心理行为问题的筛查诊断及预防治疗的能力。4.谨慎的替代看护人选择及其照料敏感性的培养留守儿童人群替代看护人的选取十分重要,应对儿童父母及替代看护人同时进行养育知识及观念的培训,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应保持与看护人和孩子间的频繁的交流,及时纠正不良的养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