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众多社会化微博平台的出现和发展,微博因其强大的可移动性、信息的实时性、信息传播的碎片化、交互的创新性等特点,成为近几年发展最为迅猛的社会化交互模式。微博在大学生群体中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因而得到教育研究者们的重视。本研究以微博学习者为研究对象,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探究大学生在学习中使用微博的动机,以及其与意向和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从侧面探讨微博应如何在高校教育中应用。本研究对微博的基本功能和扩展功能进行描述,并归纳其特点。结合非正式学习理论,提出了微博对学习的积极作用主要是体现在非正式学习上的观点。在动机理论和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微博学习者的动机分为技术因素动机、社会交往动机、信息获取动机、分享传播动机和记录表达动机五类,并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基本框架建立了微博学习动机与行为的假设模型。该模型以动机为自变量,以意向为中介变量,以行为为因变量,以性别、学历、使用微博的时长为外部变量,既考察各类动机的强弱,又考虑动机与行为的直接关系和间接关系。本研究采用调查法,以网络问卷调查方式进行,对人工筛选出的教育技术微群中的微博学习者进行调查。运用数据统计方法对210份有效样本进处理和分析,验证了研究假说,并对研究模型做了适当的修正。研究结果发现:(1)五类动机在微博学习者身上表现得均比较强烈,其中以信息获取动机和技术因素动机最为强烈,而社会交往动机相对较弱;不同微博学习者对于同一动机的强度存在差异;技术因素动机虽然强烈,但同时又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2)微博学习者的动机对其意向的正向影响特别显著,尤以信息获取动机和技术因素动机最为突出。(3)微博学习者的动机与行为之间有直接影响,又有间接影响。具体为网络交流(即社会交往动机中的网络联系部分)既直接影响参与水平,又由意向的中介作用达到对参与深度的间接影响。(4)微博学习者的动机对于行为的参与水平和参与深度有着截然不同的影响。参与水平只与表达分享(包含分享传播和记录表达)直接相关,而参与深度则受到五种动机共同的影响。基于以上主要结论,本研究得到对微博应用于高校教育中的两点启示:以信息为主导,完善技术支持;提供个性化环境,鼓励表达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