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荒诞世界的冷峻思考与独特的叙述视角——21世纪诺贝尔文学奖作品的新特点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li2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评选到今年已经持续了一百多年。在百年历史的长河中,诺贝尔文学奖像是一颗璀璨的人文明珠,无数人类最伟大最优秀的文学家凭借他们对于人类和对整个世界的深刻思考以及过人的写作技巧捧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在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他们不朽的足迹。  本文的前两部分将着重研究新世纪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的新特点。不同历史时期作家对于人类和社会生活的关注点并不相同。新世纪前十年的获奖作家是近年来有关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学理论研究的重点。获奖作家曲折坎坷的成长经历与多元化的文化背景对他们各不相同的写作风格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研究的中心内容之一就是新世纪头十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对于现代社会的边缘人和荒诞现象的冷峻思考。作家在作品中所体现的对荒诞世界的态度并不是激烈的批判与反叛的革命,关注的也更多是社会边缘的小人物及少数民族裔、后殖民时代的人们的命运,这可谓是新世纪获奖作家作品的新特点之一。此外,尽管许多获奖作家的代表作品都带有自传性质,在写作过程中,他们却采用了置身事外的叙述视角和写作技巧,将所描述世界以360度全角呈现在读者面前。他们更加冷静地面对自己和读者生活的世界,更加冷静地面对社会中不同阶层的命运,并对小人物的命运进行人文主义关照,体现作家内心深处的理想主义。这种独特的写作视角是新世纪获奖作家写作的又一新特点,这种视角不仅拉近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更有助于读者去理解身边的世界和人的命运,从文学中获得理想的力量。  这两个新特点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启示是巨大的,这是本文研究的第三部分。在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依旧是中国文学的主潮,尽管有反映小人物庸碌生活的新写实主义文学,反映校园文化的青春文学以及穿越文学、网络文学、魔幻文学等新的文学思潮的涌现,与世界文学相比,我国文学仍然缺乏多元化的特征。人们对少数民族文学、儿童文学、女性文学等特殊群体文学的创新和重视都不够,无法与世界文学接轨。同时,由于政治意识形态的不同,当代中国文学中所体现的人文情怀也并非达到文学艺术赋予作家关怀世界、关怀人类的任务。本文将对这两个问题提出建议,希望能够通过新世纪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对当代中国文学的进一步发展有所启示。
其他文献
历数90年代的女性写作史,徐坤的写作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她于陈染、林白的“个人化写作”和卫慧、棉棉“身体写作”之外另辟蹊径,在90年代的文坛独领一片天地,她以一个肆无忌惮的“
新时期掀起了对人性进行深层观照的热潮,众多作家对底层民众的人性关注在深度上、广度上比以前有了一定的进步。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作家对盲人的人性书写也在逐步地推进。  
汉语趋向补语由趋向动词充当,虽然数量有限,但是使用频率却非常高,而且意义复杂,结构灵活,不仅是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语法难点。因而,各个语言学
肖帕·黛(Shobha De1947-)是印度当代知名的英语作家,她的作品多描写女性的婚姻问题,因对女性之间违背世俗的情谊、大胆露骨的性爱描写而饱受评论界的争议。肖帕·黛的作品多以
1998年的“断裂”事件的发生在当时的文学界造成了非常重大的影响,不过,本论文并不是要单纯讨论“断裂”事件的起始,也不是要给韩东等人作出任何带有褒贬色彩的评价,而是要通过回
副词“基本”与“基本上”是两个在生活中大量使用同时也经常被混用的词,两者在语义上是十分接近的。通过对大量语料的分析发现,两者首先在基本义项和语义指向上存在较大差异
沙汀自登上文坛就抱定为社会下层人物书写命运的信念,具有作家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纵观其一生的创作生涯,他的文学之笔几乎未离开过自己的故土——四川。作为在蜀地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