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RNA解螺旋酶普遍存在于生物体中,能够通过结合水解NTPs获得能量,进而实现双链核酸解旋或核酸-蛋白质复合体结构重塑。DExH/D-box RNA解螺旋酶作为RNA解螺旋酶中最大的家族成员在各种涉及RNA的细胞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mRNA前体剪切、mRNA输出、核糖体生成及翻译起始、RNA降解等。众所周知,RNA解螺旋酶的解螺旋特征是其重塑RNA蛋白复合体,以及发挥生物生化功能的重要基础。目前
【基金项目】
:
本研究由国家自然基金(31522056/31372399);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2015BAD12B01-7); 南京农业大学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RNA解螺旋酶普遍存在于生物体中,能够通过结合水解NTPs获得能量,进而实现双链核酸解旋或核酸-蛋白质复合体结构重塑。DExH/D-box RNA解螺旋酶作为RNA解螺旋酶中最大的家族成员在各种涉及RNA的细胞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mRNA前体剪切、mRNA输出、核糖体生成及翻译起始、RNA降解等。众所周知,RNA解螺旋酶的解螺旋特征是其重塑RNA蛋白复合体,以及发挥生物生化功能的重要基础。目前对DExH/D-box RNA解螺旋酶解旋机制的研究表明,DExH/D-box RNA解螺旋酶主要以两大亚家族DEAD-box解螺旋酶和DExH-box解螺旋酶为代表,分别以“定向移位解螺旋”机制和“局部扰动解螺旋”机制发挥解旋活性。RNA解螺旋A简称RHA,是DExH-box解螺旋酶家族的典型代表。研究表明,RHA具有底物3’尾巴依赖的解螺旋极性,能够利用水解NTPs释放的能量,在底物核酸链上以3’到5’方向快速、连续、定向地移位来发挥解旋活性。Ded1p是DEAD-box解螺旋酶家族的典型代表。与RHA不同,已报导的生化研究表明Ded1p不具有解螺旋极性,它通过直接结合到底物的双螺旋区域、并打开结合部位有限数量的碱基对来催化解旋的发生。虽然RHA与Ded1p部分解旋特征已被揭示,但它们识别并解旋底物核酸结构的具体物理机制仍不是很清楚。另外,DExH/D-box RNA解旋螺旋酶家族两种典型性解旋方式之间异同和相关性也值得深入研究与探讨。本文以全长的RHA和Ded1p为研究对象,分别利用生物化学手段和单分子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探究了两种解螺旋酶解旋双链核酸底物的具体机制。一、体外表达纯化RHA重组蛋白本试验先后选用悬浮培养的哺乳动物细胞293f和昆虫细胞sf9作为表达全长RHA蛋白的宿主细胞,探究全长RHA蛋白在两种细胞中表达情况。结果如下:1.全长RHA蛋白都能够在两种细胞中表达。对于293f细胞,胞内表达时于转染后48小时出现较高量表达,分泌表达时于转染后120小时出现表达量峰值。2.经Ni2+-NTA-agarose亲和层析和Capto DEAE sepharose离子交换层析,最终获得了纯净的全长RHA重组蛋白,但sf9细胞表达量显著高于293f细胞。二、RHA解旋机制的研究本试验利用生物化学手段探究了 RHA与一系列修饰后双链核酸底物的解旋反应。结果表明:1.RHA以3’到5’方向沿着具有共价连接连续性的RNA链,而非DNA链进行有效移位。双链RNA底物的磷酸核糖骨架破坏,尤其是负载链磷酸核糖骨架的破坏,会显著抑制RHA的解旋作用。2.RHA需要3’负载链尾巴上、直接或间接连接到双链区域的RNA成分来介导有效解旋,并且RHA的解旋效率随该RNA组分长度的增长而提高。3.底物负载链3’尾巴上与双链区域直接连接的结合区域在RHA解旋反应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RNA组分处于该位置时,即使仅有4 nt也能显著提高RHA的解旋效率。最后,本章提出了一个揭示RHA沿着底物磷酸核糖骨架移位的解旋机制。三、RHA与Ded1p解旋机制的比较研究本试验利用smFRET检测技术实现了 Ded1p解旋dsRNA底物过程的实时观测,从分子水上揭示了 Ded1p的解旋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1.双链RNA底物解旋发生前,会受到来自Ded1p的循环扰动作用,表现出的FRET值与打开6或10个碱基对的FRET值一致,并且扰动发生的频率不具有ATP浓度、双链长度以及单链尾巴极性依赖。2.约75%的Ded1p以一步解旋的方式进行解旋,剩下的则以两步解旋的方式进行解旋。基于上述结果,本章提出了一个包含两条解旋路径的Ded1p解旋模型,其中一步解旋路径符合传统认知的“局部扰动解旋模型”。最后,对RHA与Ded1p解旋机制的比较发现:RHA与Ded1p一样,都以ATP依赖的方式打开dsRNA底物;ssRNA尾巴是催化RHA解旋的必要前提,却不是Ded1p发挥解旋活性的必要条件;RHA通过结合到ssRNA尾巴上触发解旋起始,而Ded1p则直接结合到dsRNA的双螺旋区域触发解旋起始。另外,虽然RHA为典型的极性解螺旋酶,但它在定向移位解旋过程中表现出了同Ded1p相似的解旋特征,即可以利用与dsRNA双螺旋区域不直接共价相连的ssRNA尾巴催化解旋。
其他文献
植物为了适应土壤中不同且变化的营养状况而长期进化产生出灵活和复杂的调控机制。由于土壤环境中矿质营养使用效率直接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对植物矿质元素吸收、转运、分配和利用的稳态分子调控机制需要从多角度深度解析。目前研究主要以转录因子为中心的转录调控为主,而对可变剪接介导的转录后水平调控的功能基因组研究比较欠缺,甚至被低估。可变剪接不仅丰富了蛋白质多样性,而且可以通过转录后调控机制调控基因表达,从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是危害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在亚洲稻区频繁爆发。除了直接刺吸植物茎秆汲取营养、产卵为害外,褐飞虱导致的水稻病毒传播更造成了进一步为害。长期以来,很多种类的杀虫剂被用于防治褐飞虱,包括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苯吡唑类、噻嗪酮、吡蚜酮和新烟碱类杀虫剂。然而,褐飞虱对众多杀虫剂产生了一定水平抗性,使得化学防治效果受到严重威胁。醚菊酯是一种非酯键的拟除
3-氨基-1,4-二甲基-5H-吡啶并[4,3-b]吲哚(中文简称色氨酸-P-1,英文简称Tryptophan-P-1),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肉制品中的杂环芳胺类化合物,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认定为2B类致癌物,具有很强的致癌性和致突变性。色氨酸-P-1的减控对于肉制品的安全性极为重要。现有的色氨酸-P-1减控的方法主要包括:控制烹调时间/温度、加入其他物质减少色氨酸-P-1生成,使用色氨酸-
根际的有效定殖是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bacteria,PGPR)发挥促生和拮抗功能的前提,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强弱是根际定殖的关键。芽孢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受多种环境因素诱导。已知环境缺氧信号可刺激芽孢杆菌生物被膜形成,但具体的信号识别和调控机制并不清楚。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SQR9是本实验室从黄瓜种植发病区
The biofuels are receiving considerable attention as a substitute for petro diesel.For microalgae,the cell density or biomass and lipid contents are key components for biodiesel production.This study
双孢菇是世界上栽培最广、消费最普遍的食用菌,其营养丰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特点并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然而,双孢菇采后极易腐烂变质,特别是含有大量多酚氧化酶(PPO)易引起褐变、风味劣变及营养损失。采用抑酶处理和脱水干燥加工能够延长双孢菇保存期且便于贮运,对缓解产销矛盾具有重要意义。低频热超声与微波真空干燥(MVD)为具有显著优势的抑酶预处理和脱水加工技术,其中前者对双孢菇物料的微观结构
一套完善的单倍型基因组对于物种在重测序,进化,基因功能研究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对于一些高度杂合且含有大量重复序列的基因组,例如梨,其单倍体基因组组装无疑是一个难题。此外,梨自交不亲和机制的存在也限制着后续的农业生产。本研究首先利用梨花粉单细胞基因组信息将之前梨基因组的38,304条细菌人工染色体(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BAC)序列分配到两套独立的
多肽信号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快速碱化因子是富含半胱氨酸的多肽,参与植物的许多生长发育过程。本研究主要以‘砀山酥梨’花粉为材料,研究了 RALF多肽对梨花粉管生长的调控及分子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从梨基因组中筛选得到24个PbrRALFs家族基因,根据系统发育分析,24个PbrRALFs被分为4个亚家族。复制模式分析表明全基因组复制事件(WGD)是梨RALF家族基因扩张的主要驱动
A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属于正黏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甲型流感病毒属,其致病性因亚型和宿主类型各异。研究指出急性肺损伤和细胞因子风暴是流感病毒导致人类和动物发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但缺乏对其致病机制的研究。Nedd8介导的类泛素化修饰称之为Neddylation,几乎参与所有细胞内的调控过程,并且越来越多的蛋白底物被证实可以被Nedd8修饰,其中包
单分子检测技术不仅可以定量观察并测量生物大分子的作用方式,而且能够提供生物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基本信息。单分子技术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基于力学的单分子技术,二是基于光学的单分子技术。本研究主要使用基于光学的单分子技术,开发了基于单分子技术的荧光显微成像平台,并探索了其在核糖开关折叠动力学分析和便携式快速检测中的应用:首先设计并构建了基于全内反射显微成像的单分子荧光能量共振转移(single mole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