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硅氧化硅和ZnO掺Er薄膜的制备及光学特性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lf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Er3+在1.54μm波段的发光是由4f壳层中电子的4I13/2→4I15/2跃迁产生的,对应着石英光纤的最小吸收窗口,因此在光通讯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光纤通信和集成光电子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掺Er光波导放大器(EDWA)的研究,EDWA在通讯领域的潜在应用前景对薄膜材料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硕士论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0240420656)资助下完成的,论文中分别采用离子束辅助沉积(IBAD)和磁控溅射(MS)两种薄膜制备方法进行了掺Er材料的研究工作。实验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采用离子束辅助沉积的方法制备了掺Er-SiOx薄膜。第二部分采用反应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Er/Yb共掺ZnO薄膜。第三部分采用反应脉冲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Er/Yb共掺ZnO薄膜。通过对薄膜形貌、组织结构、化学成分、光学特性以及光致荧光的检测分析及对比,探讨了不同沉积方法,不同基质材料薄膜中Er3+离子1.54μm光致荧光特性。论文中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离子束辅助沉积制备掺Er-SiOx薄膜的膜厚在微米量级;退火后薄膜中的O含量升高;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掺Er-SiOx薄膜是无定形态,800℃退火后形成了纳米尺度的多晶硅薄膜,1100℃退火后薄膜的晶粒明显长大;光致荧光结果表明:未经退火的掺Er-SiOx薄膜没有测到光致荧光,发光强度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强,1100℃时强度达到最大。 2.反应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的Er/Yb共掺ZnO薄膜,沉积温度到500℃时,薄膜具有最高的择优取向性,在不同的退火阶段,薄膜结构变化明显:低于800℃退火是ZnO晶粒逐渐长大的阶段,900℃退火薄膜中出现了Er3+、Yb3+偏析,高于1100℃退火薄膜与基底发生界面反应;退火后薄膜中O含量增加;未退火及800℃退火后Er/Yb共掺ZnO薄膜没有观测到近红外光致荧光,高于900℃退火薄膜在1540nm附近具有明显的光致荧光,1050℃退火时光致荧光达到最大值;光谱呈现典型的晶体基质中Er3+离子荧光光谱所具有的明锐多峰结构特征;另外观察了Er/Yb共掺ZnO薄膜近紫外和可见光波段的光致荧光光谱。 3.同射频磁控溅射沉积Er/Yb共掺ZnO薄膜的XRD谱对比,脉冲磁控溅射沉积薄膜出现的稀土氧化物析出量小,发生界面反应的退火温度较高;薄膜的晶粒尺寸和薄膜应力都偏小;在1050℃退火获得了更强的光致荧光,并且在1537nm形成一个连续的发光带;实验证明:在Er/Yb共掺ZnO薄膜中,过高的Er、Yb掺杂浓度不利于获得Er3+离子高效的发光。
其他文献
铌酸钾钠(KNN)压电陶瓷材料具有高居里温度,优良的压电、铁电性,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替代铅基压电材料的最佳选择,可应用于传感器、驱动器、换能器等多个领域。目前,针对高性
物理学科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因此物理实验在整个物理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在新课改背景下,提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实验教学更是受到了高度关注.但
结构化思维是当前学生高效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思维能力,它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侧面进行思考,深入发掘问题的本质,并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结构化思维不仅是为了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对教育教学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人们愈发重视数学教学.初中是学生学习生涯中重要的阶段,初中阶段可以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坚
碳纳米管极高的强度、韧性、弹模量及其纳米尺寸和极大的长径比,使其有望成为复合材料理想的增强体。同时,其优良的电导率、热导率、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也可能使复合材料多功能化。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镍催化剂,在此基础上用化学气相沉积法高产率地制备了碳纳米管。采用混合酸回流的方法除去了产物中的杂质,获得了比较纯净的碳纳米管。同时具有氧化性质的混合酸对碳纳米管表面和端口具有一定程度的侵蚀,在碳
近几年来,共轭聚电解质由于其在高灵敏度化学或生物传感器中的成功应用,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对共轭聚电解质在发光器件中的应用研究却只有少数文献报道,且效率都较低。但是共
经济的发展以及工程技术水平的提升使得我国路桥施工行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路桥工程不仅是交通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内容,因此在施工中必须
制备和合成具有独特结构和物性材料新方法的发现,一直推动着材料科学向前发展,开发新材料的关键之一在于发明新的合成工艺。目前对于燃烧合成铁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较多,但通常
能源问题与环境问题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的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寻找一种清洁能源来代替传统的能源变成了当务之急,太阳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1991年O`Regan和Gr tzel将具有高比表面积的纳米晶介孔TiO2引入到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s),并取得7.1%的光电转换效率。此后,DSSCs成为太阳能电池领域新的研究热点。光阳极是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
垃圾废水中的氮素污染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巨大危害,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尽管脱氮技术已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对于低COD/NH-N比垃圾废水中的氮素污染,目前还难以找到适宜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