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对原子间以及原子和材料表面间相互作用的量子调控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dh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人类操控物质的尺度达到了微纳米尺度。在这个尺度下,真空电磁场的力学效应变得非常重要,甚至成为决定一个物理系统动力学演化特性的主要相互作用力。在真空电磁场的力学效应中,原子间共振相互作用以及卡西米尔-波耳德相互作用是两类非常令人感兴趣的现象;前者在量子存储、量子传输和制造量子光源方面有着应用价值,而后者在制造原子反射镜和量子悬浮设备中扮演重要角色。由于集成光学技术和原子芯片技术的发展,在量子光学实验中,原子样品可能非常接近于某种材料的表面;在此情况下,不但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受到材料表面的影响,原子样品本身也会与材料表面之间发生较强的相互作用。因此,研究材料表面对原子-原子相互作用的影响以及材料表面的性质对原子-表面相互作用的影响,并讨论如何利用这种影响调控原子-原子以及原子-表面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然而,目前在这一问题上还缺乏详细深入的研究。基于上述考虑,我们开展了研究工作并得到以下成果:1、我们推导了位于材料表面附近的二原子间共振相互作用的形式理论;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表面这两种情况作了分类讨论;我们的计算结果表明原子间共振相互作用可以分为由自由电磁真空贡献的部分和材料表面反射波所贡献的部分,其中后者提供了利用材料表面操控原子间共振相互作用的可行性。以上内容给出在第二章中。2、我们将原子共振相互作用和原子芯片相结合,研究了二个原子处于一个电介质材料平面附近时的共振相互作用。我们发现当原子对非常接近于电介质平面时(k0z<1),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势能和能量转移率发生显著地增强;我们将这一效应称为“近表面效应”。对近表面效应的利用将有助于制造新型量子光源和量子存储装置。这些内容给出在第三章中。3、我们将原子共振相互作用和集成光学以及纳米技术相结合,讨论了利用单层纳米圆柱阵列调控原子间相互作用。使用大折射率材料制造的亚波长尺寸微纳米结构已经广泛应用于电磁波的操控;在本文中,我们提出将其用于操控原子之间的共振相互作用。利用纳米圆柱阵列对电磁波散射性质可调的特点,我们不再需要改变原子到材料表面的距离,而只需改变纳米圆柱之间的距离(或者说光栅常数),就能够打开或关闭原子之间的共振相互作用和能量交换,这对于控制量子态的定向传输有着重大应用价值。这些内容在第四章中介绍。4、我们将卡西米尔-波耳德相互作用和超材料相结合,研究了利用具有特殊电磁散射性质的材料来改变基态原子与材料表面间的卡西米尔-波耳德相互作用。我们讨论了一种具有电磁负反射性质的材料,并计算了这种负反射表面与基态原子之间的卡西米尔-波耳德相互作用。根据我们的计算结果,负反射现象可用于产生排斥性的卡西米尔-波耳德相互作用力,而这对制造原子反射镜和量子悬浮装置有重要应用意义。这些内容在第五章中介绍。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电化学能量产生、储存与转换体系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过渡金属化合物,因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和环
<正> 由于牙冠材料不断发展,各种复合硬质树脂牙冠材料的出现,其中常见有热固化、热压固化和光固化型等材料。由于操作及设备较烤瓷冠简便,硬度较传统的树脂牙冠材料高,不需
<正>若茶是一个巨大的王国,那么大红袍则是这个王国中的皇族。岩茶的品种多随茶树产地、生态、形状或色香味特征取名,如大红袍、白鸡冠、水仙、肉桂、铁罗汉,水金鱼,四季春,
<正>汽车发动机是将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的机器。燃油(气)发动机在可燃混合气燃烧过程中,气缸内气体温度可高达
<正> 常规制作总义齿,先取得初模,用印模膏在初模上制作个别托盘,在口内分区进行肌功能修正,尔后衬印,制作工作模型。在工作模型上
在一个半世纪的近现代中国历史上,中国学人面对救亡图强与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对民族精神的思考经历了由感性到理性的发展过程,中华民族精神在此过程中不仅逐渐具备了其近代
为了达到废弃粉状活性炭再生的目的,同时通过对成型颗粒活性炭的孔隙结构调控来制备符合需求的不同孔隙结构的成型颗粒活性炭,将废弃粉状活性炭与高温煤焦油混合搅拌,并经过
"AR/VR+教育"的本质是教育内容的提供(出版),任何应用AR/VR相关技术的教育出版产品都可以纳入AR/VR教育出版范畴。在教育出版领域,AR/VR技术不仅可以建设独立的教育出版产品,
纺织服装产业是最早实现全球产业转移,也是产业转移特征最为明显的行业之一,对其研究可更真实、清晰地审视中国的产业转移路径和产业空间布局变化。本研究借助区位基尼系数和
MAPK信号通路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中,是细胞内重要的信号转导途径。病原菌能通过破坏MAPK信号通路来突破动植物个体的免疫防线,进攻组织和细胞,导致疾病的发生。效应蛋白Spv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