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丰饶的土地、勤劳的人民,5000多年的悠久华夏文明史,为中华大地留下了不少文化积淀深厚的线性文化景观,如丝绸之路、京杭大运河、西南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近年来线性文化景观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吸引物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本文在国外已有遗产廊道和文化线路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提出文化廊道这一概念,即指以建立在历史时期人类迁移和交流基础上的通道文化为基础,并拥有代表综合自然与文化环境的特殊线型文化景观,它代表了多维度的商品、思想、知识和价值的持续交流,具有历史的动态演变特征。与美国的遗产廊道和欧洲的文化线路相比较,“文化廊道”的概念强调廊道文化的时空真实性与廊道文化的现实性区域整体开发并重。
本文依托于导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滇西南南部跨境文化廊道旅游空间组织及开发模式研究”。在前期工作中,笔者做了大量历史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并对大理、楚雄、德宏等地进行了实地调研。在此基础上,笔者综合以往专家学者的研究,提出了文化廊道旅游资源的CSC评价方法,既对文化廊道范围内的普通旅游资源单体进行评价,同时还对文化廊道的廊道质量进行评价,体现了文化廊道线性空间分布的特征,且有利于对文化廊道旅游资源的构成、分布、质量、数量等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本文将滇西南跨境文化廊道划分为五个区段进行旅游资源评价,为文化廊各区段开发次序开发提供了依据。
在旅游资源评价和旅游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景观信息链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本文在滇西南跨境文化廊道的旅游解说系统的构建、保护性的开发思路以及区域旅游合作与开发三个方面提出了旅游开发的思路,对我国其他文化廊道的旅游资源评价和开发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