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天体物理学中,LiH分子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根据大爆炸核聚变模型,早期宇宙非常简单,仅包含非常简单的核H/D/He/Li、电子及低能光子。Li原子和H原子构成的LiH分子被认为是最早形成的分子之一,且LiH分子又是高偶极矩的载体。根据Dubrovich等人研究的研究发现,具有高偶极矩的分子更易在宇宙的辐射背景中留下它们的印记。因此为研究宇宙的演变过程,人们对LiH分子的形成和消耗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目前普遍认为LiH分子是通过辐射缔合形成,通过和H原子的高速碰撞而消耗。本篇论文的目的是运用QCT理论探究H原子的平动能和LiH分子的振转能及H原子的同位素对H+LiH反应的动力学性质产生的影响,包括LiH消耗通道及H原子交换通道的反应几率及反应截面的探究、H2分子的转动角动量的矢量方向的极化分布以及H2分子的散射情况等。首先对不同H原子的平动能作用下反应的动力学特性的改变做了计算。计算结果显示H的平动能对H+LiH的标量以及矢量性质都有非常关键的作用。由于势能面上不存在阈值,反应几率[P(b)]及积分反应截面(ICS)随着H原子的平动能的增大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在低平动能区间,由于平动能的变大,H2的极化程度及定取向效应都在减弱;而在平动能较大时,随着平动能的增大,H2的极化程度及定取向效应呈相反的作用。反应主要以直接反应机理为主,在低碰撞能时,有短寿命的络合物出现。H2分子主要以前向散射为主,且由于平动能的增大,其散射程度增强。其次,我们对LiH振动能对H+LiH动力学特性的作用做了探究。在平动能Ecol=0.6eV条件下,计算了振动量子数v=0、3、6、9时H+LiH的P(b)、ICS及产物转动角动量j’的极化状况。我们发现在反应物振动时,H+LiH反应的LiH消耗通道的几率及反应截面被抑制,但是却促进了H原子交换通道的几率及截面。由于LiH振动能的变大,H2分子j’的极化程度及定取向效应变弱。但当v=9时,H2分子的j’的极化程度及定取向效应又突然增强。LiH振动能的变大使得H2分子的前向散射程度不断加强。然后,在H原子同样的平动能条件下,我们对LiH转动能对反应动力学性质的作用做了探讨。发现LiH转动能对反应的ICS的影响很小,但是对H2分子的j’的极化及取向却有很大的作用。LiH转动能的增大会使产物H2的极化程度持续降低,j’的取向和定向也呈明显下降趋势。最后,我们研究了当攻击原子和靶分子分别被同位素替换后对反应性质的影响。研究发现当靶分子中的H被D代替后,H2的前向散射程度减弱,但对产物转动角动量j’的极化和定取向程度的影响却很小;当攻击原子H被D代替后,H2前向散射和后向散射程度均变强,且弱化了j’的极化和定取向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