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国际间的友好往来及经济合作日益增多,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公示语向来被称作“城市的脸孔”,是给所有到中国来的外国人士留下第一印象的中国名片。然而,公示语翻译的错误比比皆是,这大大影响了公示语作用的发挥,削弱了我国的国际形象。因此,如何提高公示语翻译的质量便成了一项十分必要且相当紧迫的课题。
公示语作为一种特殊的应用文体,旨在传达特定的信息,以唤起人们的注意,在实际应用中具有突出的指示、提示、限制、强制和传播广告信息、环保信息的功能。此外,汉英公示语同时具备语汇简洁、措辞精确,广泛使用名词、动名词、动词、文字与标志组合、祈使句和规范性语汇的文体风格。汉英两种语言分属不同的语系,由于中西方思维方式和民族文化传统的不同,汉语公示语多使用主动语气,简洁而直接;英语公示语较多的使用被动结构,委婉而间接。
与其它文本的翻译不同,公示语没有语境,是单个或几个词之间的转换,功能性强,目的性突出。鉴于公示语独特的文本特点,本文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即翻译目的论出发来探讨跨文化交际中汉英公示语的翻译。
德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弗米尔(Vermeer)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提出的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目的性行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过程,一切翻译活动都得由它的目的决定。译者在翻译中完全可以根据译文预期的交际功能,结合译文读者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的期待或交际需要等等,来决定处于特定译语语境中文本的具体翻译策略和手法。在弗米尔的目的论中,原文文本已经丧失了它在传统对等理论中的权威地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被赋予更多的自由,可以根据译文读者的需求和兴趣选择性地翻译原文信息。目的论者注重文本功能的传递及译文读者的反应,将交际目的放在首位,这对于同样强调交际目的的公示语翻译具有积极的理论指导作用。因此,可以说译文读者是决定公示语翻译目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译文读者的反应是衡量公示语翻译质量的标准。
在翻译目的论框架下,论文探讨了公示语的文本类型,翻译原则,并指出公示语翻译的目的,译文预期要发挥的功能。在大量实例的基础上,论文根据目的论对翻译错误的划分,从语用、文化、语言和文本四个方面分析了公示语英译的错误及其深层原因。基于上述分析及中西方在思想文化及意识形态上存在的差异,仿译、音译加直译、编译等多种翻译方法都可以灵活地运用于具体的翻译实践中。
目的论挑战了传统译论中的“忠实”,注重译文的功能、受众等因素。论文中提出的目的论翻译方法在某些情况下也许因为整体的“忠实”而牺牲了局部的“信”,但这样有助于实现公示语的最终目的。然而,目的论翻译方法还远不止以上提到的这几种。总之,无论采用何种翻译方法,译者都必须认真考虑译文功能和译文读者,以及公示语翻译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翻译出合乎读者习惯的译文,达到预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