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结直肠炎性病变,被认为是发生结肠癌的高危因素。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癌发病的风险因素包括病程长,累及范围大,合并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结肠癌家族史等。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发生癌变的机制目前认为与散发性结肠癌中经典的“腺瘤——癌变”途径有所不同。在散发性结肠癌发病机制中,APC突变通常被认为是一个早期事件[3],而在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中早期相对少见,而通常发生在晚期。相反地,p53突变通常被认为是“腺瘤——癌变”途径的晚期事件,但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p53突变通常在早期发生,而且可以在非不典型增生和未定义不典型增生的粘膜病变中检出。此外,作为散发性结肠癌癌变过程中重要的Wnt途径中的一些关键蛋白,目前尚无研究关注β-catenin和wnt-1在溃结相关性结肠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总结分析6例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病例,初步总结其临床特点,并初步探索APC, β-catenin, p53和wnt-1在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目的:通过初步总结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临床特点,为临床认识诊断和处理这类疾病提供一定线索。同时,我们希望探究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管状绒毛腺瘤等结肠病变组织中APC,β-catenin, p53和wnt-1的表达情况和k-ras基因的突变情况,初步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和散发性结肠癌癌变过程中的异同。方法与材料:我们通过总结6例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临床病历资料,初步分析其在临床表现、病理类型、治疗及预后方面的特点。同时收集了34例溃疡性结肠炎标本其中6例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标本,包括16例结肠切除术标本和18例结肠镜粘膜活检标本,此外还有15例绒毛管状腺瘤标本和12例结肠癌标本,以及6例经病理证实为正常粘膜的结肠镜活检标本。我们首先将病例分为四组: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组(6例),溃疡性结肠炎组(28例),绒毛管状腺瘤组(15例)和结肠癌组(12例)进行分析。同时还将所有溃疡性结肠炎标本,按照病程长短分为三组:病程0-7年组(15例),8-16年组(14例),超过16年组(5例)。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采用兔抗人多克隆抗体:抗wnt-1抗体(Abcom),抗APC,抗β-catenin,抗p53抗体(Santa Cruz)以及免疫组化试剂盒(DAKO),研究APC,β-catenin, p53和wnt-1在以上各种病变的结肠粘膜中的表达情况。同时通过显微切割和PCR测序的方法研究k-ras突变。结果: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发病率目前低于结肠癌,表现出女性病例多,发病年龄小的趋势,其溃疡性结肠炎病史具有长病程、累及全结肠等特点。它以直肠为多发,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预后不佳。APC, β-catenin, p53和wnt-1在许多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溃疡性结肠炎、散发性结肠癌和绒毛管状腺瘤中观察到阳性结果,而其在正常粘膜中的表达全部为阴性。P53和β-catenin在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和绒毛管状腺瘤中的表达有显著差异,且p53在不同病程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表达水平随病程延长而上升。而APC和wnt-1在四组不同病变中的表达没有统计学差异,且APC,β-catenin和wnt-1的表达情况与病程长短无显著相关。K-ras突变仅在四例标本中检测到,包括3例结肠癌标本和1例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标本。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发病率目前低于结肠癌,以直肠为多发,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预后不佳。蛋白APC, β-catenin, p53和wnt-1在溃疡性结肠炎可表现为过量表达,且p53表达水平随着病程延长而提高。它验证了溃疡性结肠炎作为结肠癌发病高危因素的观点,且其风险随着病程延长而提高。同时也提示溃疡性结肠炎发生恶变的机制可能与wnt信号途径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