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麦族(Triticeae)中,不同属、种间的天然杂交现象比较频繁。披碱草属(ElymusL.)是一个含有St和H染色体组的异源多倍体的属。披碱草属植物多具有优良的牧草性状以及抗逆性强的特点,常被作为优质牧草被广泛种植,其野生种质资源也被作为潜在的牧草育种资源。我们在四川红原发现10份小麦族的天然杂种,这些杂种高97-131 cm,分蘖有98-361左右,多年生,不育或者育性很低(0.13%)。本研究以这10份天然杂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天然杂种的生物学性状观察、核型分析、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分析以及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等研究,探讨这10份天然杂种的染色体组组成,以期为天然杂种的后续利用提供基础资料。主要结果如下:1.形态学观察:10份天然杂种每节着生2个小穗,颖披针形,内外稃等长,形态特征与披碱草属物种相近,但长势比其周围的其他植物更为强壮,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其原生境伴生植物有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和垂穗披碱草(E.nutans)及其他的披碱草属的植物。2.染色体倍性分析:10份天然杂种的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观察发现:8份杂种(SH01-SH08)为五倍体,2n = 5x = 35;2 份杂种(SH09,SH10)为四倍体,2n = 4x = 28。3.花粉母细胞染色体配对分析:8份五倍体天然杂种中平均每个细胞有7.90-10.93个二价体,且多为棒状二价体,表明杂种中有大于一组或两组染色体同源;同时,每个杂种均出现三价体和四价体,表明它们的染色体组间发生了交换或重组。2份四倍体杂种的染色体配对比例较高,平均二价体数目分别为13.88和13.21,表明两组染色体组具有较高的同源性。4.基因组原位杂交分析:基因组原位杂交结果显示:8份五倍体天然杂种含14条St的染色体,14条H染色体和7条Y染色体,表明其染色体组组成为StStHHY。在4个五倍体杂种(SH01-SH04)中发现有易位现象,为2H/3Y染色体之间的易位。2份四倍体天然杂种含有14条St染色体组和14条H染色体组的染色体,其染色体组组成为StStHH。5.根据对10份天然杂种的核型分析、染色体配对分析及基因组原位杂交结果表明:8份天然杂种为五倍体,其染色体组组成为StStHHY,我们推测这8份五倍体可能是由染色体组组成为StStHH的四倍体物种和染色体组组成为StStHHYY的六倍体物种杂交而来。2份四倍体天然杂种染色体组组成为StStHH,推测可能是由染色体组组成为StStHH的披碱草属物种杂交而来,至于是来着哪个披碱草属物种,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