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1949年至文化大革命结束这个时间段内的中国宣传画为主要的考察对象,通过对文献(包括文字和图像两种)的研究,来讨论文化权力实践的策略和技术。 在中国共产党成功夺取全国政权之后,其对文化权力的获得和掌握却并非水到渠成,大量的旧有知识分子、文艺工作者以各种形式进行抵抗,中国共产党需要改造他们;而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所带领的人民群众获得了主体地位后,需要属于自己的文化地位以及参与到文化创作和欣赏中的权力。正是在这种形势之下,毛泽东早在四十年代延安时期就已经形成的文艺观必须付诸全国性的实践。经历了十七年的反复,直到文化大革命十年中,毛泽东的文艺观才真正得到了最彻底的实践。 以毛泽东为主导的中国共产党的文艺观在具体实践中是以怎样的策略和技术来进行的,以及中国共产党以怎样的策略和技术来改造和运用图像从而帮助其鼓动为数众多的广大不识字的底层民众拥护和参与到革命运动来,是本文首先要关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考察中国共产党文化权力的实践的诸多策略和技术。 首先考察政治宣传画的源流与发展、毛泽东及中国共产党的文艺观、文艺政策,然后进入到宣传画自身,分析宣传画的性质、变化,对宣传画的图像内部内容进行了考察之后,再转入到图像外部,考察文化权力的实践对宣传画的改造及其效果。最后转入到对观看方式的改变的考察,中国共产党文艺政策的执行和对文艺的改造,最终改变了文化景观,人民群众的视觉生活也被彻底改变,最终导致了观看方式的反转。 而正是一系列的策略和技术的实行,才让获得了政治权力的中国共产党在经过一段相当长时期的斗争和改造之后,终于彻底地掌握文化权力,并以此巩固了政治权力。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将文化权力赋予了其所代表的群众,另一方面又让群众在文化权力的实践中得到自我改造。 本文着眼于实践,以策略和技术为研究的入口,对文化权力的实践进行了详尽分析,从而把中国共产党的文化权力尽可能生动和全面地放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进行了考察。 以宣传画为载体的文化权力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首先确立了一种不同于以往意义的文艺观作为文艺实践的原则,然后采取文艺大众化、群众化的策略,实现群众参与替换专家创作群体。再具体到宣传画的创作上,将宣传画的本质从宣传进一步改造为鼓动,更强调宣传画的实际政治效用。在宣传画的绘画技术上,形成特定的符号体系、风格、构图模式、叙事策略等,最后将宣传画放置在集体观看之下,彻底改变了图像的观看方式,以此推动宣传画深入日常生活,塑造国家观念和阶级意识。 通过对宣传画的研究,文化权力实践的过程得以清楚地呈现出来。这个过程既是复杂的也是互动的,更重要的是它是实践性的,即在不断的实践中才具有真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