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面源污染防治的成都市寿安镇LID措施选址及设计策略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rgil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乡村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逐渐成为农村水环境整治的瓶颈。而随着LID体系被越来越多地区接受并应用,国内学者们开始陆续将LID应用于乡村地区的面源污染治理中,但目前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与技术应用体系,关于LID措施选址的研究则更为稀缺,有待进一步完善补充。因此,本研究以乡村面源污染防治为切入点,将低影响开发理念引入乡村面源污染治理中,结合成都平原地区乡村流域特点,以具有典型成都平原乡村流域特点的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作为案例,开展LID应用于乡村流域面源污染治理方面的深入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查阅、水文仿真模拟、实地调研等方式,运用Arc GIS、SWAT等软件,以多层筛选式的方式从水文敏感性、面源污染风险性和三生空间功能性等多方面出发,通过定量化的手段构建了一种基于专家经验和关键源区识别的科学系统高效的LID措施选址方法。主要关注那些面源污染贡献大的关键源区,并通过分析该部分区域的空间构成、污染物累积过程等特征,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LID设计策略和设计重点,用于指导温江区寿安镇未来的面源污染防止以及生态发展。以期丰富我国低影响开发理念在乡村地区应用的理论研究,同时为我国成都平原乡村流域其他相似地区的LID应用提供参考。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1.通过选取TOPMODE模型的核心内容——地形指数,作为分析研究区寿安镇水文敏感性的指标,实现对研究区水文敏感区的可视化和指数化表达,继而划定水文敏感区。结果显示,研究区寿安镇水文敏感区约占研究区域的6%,整体分布较为分散,未呈现出明显的聚集特征。由于这些水文敏感区代表着研究区寿安镇内最易于产生径流、带来污染的区域,因此这些水文敏感区域相较于水文低敏感区尤其需要进行LID建设。2.通过对目前国内外关于面源污染负荷估算和高污染区识别方法的适用领域、优劣势、特点等的比选,最终选用SWAT模型来对研究区流域的面源污染进行水文模拟,模拟出研究区所在流域内不同子流域的污染物流失情况,进而利用Arc GIS10.6平台,采用磷流失强度指数法对研究区寿安镇面源污染高污染区进行识别,划定出研究区内产生面源污染负荷量高的子流域汇水区,即为研究区内的面源污染高污染区。最终得出寿安镇面源污染高污染区为1、5、7、13四个流失强度较高的子流域,其面积占研究区寿安镇总面积的23.41%,而产出的总磷负荷却占研究区寿安镇总磷负荷总产量的52%,占比大于一半。3.研究参考了Zeyuan Qiu等[28]国外学者所提出的判定关键污染源区的相关理论,尝试从基于水文敏感性和面源污染风险性的角度出发来判定关键污染源区。此类关键污染源区既是研究区内极易产生径流的区域,又是研究区内产生面源污染负荷量高的区域。经统计研究区内的关键污染源区总面积约为75 ha,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将此类区域定义为LID措施的优先选址区域。通过优先在此类区域内设置LID措施进行设计改造,来实现通过较低的LID成本投入获得较高的面源污染去除效益这一目的,不失为是一种高效合理的LID措施选址方法。4.结合我国乡村特征,基于三生理念,在总结国内相关三生空间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本研究区域的特征,采用单宜空间的划分方式,明确三生空间功能内涵,构建微观乡镇尺度下的三生空间分类体系。依据所构建的分类体系,借助Arc GIS10.6平台利用研究区卫星影像、实地调研等方式通过人工目视解译的方法对研究区LID措施的优先选址区域进行三生空间的划定及识别。经统计研究区寿安镇的选址区域内三生空间总面积约75ha,主要以生产空间为主,共计约45ha,占60%;其次为生态空间,共计约19.7ha,占26.3%;生活空间最少,约10.3ha,占13.7%。之后通过分析选址区域三生空间的空间构成、污染物累计过程等特征,同时结合国内外LID措施的类型、特点、场地要求、设计要点等,进而针对性的提出各类三生空间相对应的LID设计策略,包括总体设计原则、适宜LID措施比选,设计要点,设计流程等。并进一步分析结合研究区寿安镇的实际情况,指出其内部高污染子流域汇水区内LID措施选址区域的设计重点,以期更具针对性的指导寿安镇未来的面源污染防止以及生态发展。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随着钕铁硼(Nd Fe B)材料的发展应用和人们对高效运输方式的需求提高,永磁电动悬浮技术(PMEDS)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青睐。但传统的PMEDS结构具有较大的磁阻力和较低的浮重比等缺点,限制了其广泛应用。本文基于永磁电动悬浮原理研究了一种采用环形Halbach排列的永磁电动悬浮轮(EDW)装置,该装置能将磁阻力转化为驱动力,避免了额外的能量消耗。本文采用原理探索、电磁仿真计算和电磁力解析的研究
地铁列车在隧道中运行时,隧道壁面反射所产生的混响声会增加车内外噪声,降低地铁乘坐舒适度,甚至危害司乘人员的健康。混响时间是衡量声场混响特性的重要参数,它能很好地反映空间内的混响强弱。通过研究隧道混响特性,控制隧道混响时间,减小列车表面显著频带下的混响声,可达到减小车内噪声的目的。因此,研究混响时间对车体表面噪声大小的影响尤为重要。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如下:(1)基于地铁线路试验,对地铁列车在不同
轨道不平顺是引起轮轨动力作用的直接因素,是引起铁道车辆系统各部件振动的主要激励源,也是轨道系统维护的重要指标。因此,明确轨道状态,对车辆系统正向设计、运营车辆维护及轨道系统保养尤为重要。本文总结当前轨道检测及估计技术,实现基于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的线路轨道谱反演及应用工作。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详细介绍了基于卡尔曼滤波的轨道谱反演技术相关理论。首先依据线性系统理论,对动态系统状态空间描述进行研究,推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将“人才”提到了重要位置,指出要做好乡村教育工作。城乡二元的社会结构下,人们渐渐将更多的目光聚焦在乡村孩子的教育上,旨在分析乡村儿童生活环境特点,尝试挖掘乡村教育优势,提出针对乡村儿童的教育产品设计思考。所做的主要工作有:(1)从中国乡村教育发展现状出发,从社会、文化背景分析了针对乡村儿童进行教育产品设计的意义。研究进一步从具身认知理论出发,利用Cite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铁车辆载客量和运营速度都大大提升,导致车辆实际工作环境愈发极端恶劣。地铁车辆行驶过程中,障碍物检测装置的多轴随机振动疲劳失效问题已成为危害地铁运行安全的严重隐患,引起了人们广泛重视。本文在振动台上开展模拟长寿命振动试验,验证了障碍物检测装置结构满足30年运营要求,然后通过四种仿真分析方法对结构进行疲劳寿命预测,并结合断裂力学的评估方法对地铁障碍物检测装置的剩余寿命进行研究。
高速列车车体结构的轻量化设计以及动力分散的布置理念,使得车体与车下设备之间的耦合振动问题日益显现,并造成旅客乘坐舒适性降低、吊挂结构可靠性下降和产生异常噪声等一系列的实际应用问题。另外,考虑到结构所承受的载荷是造成其振动的直接原因。因此,本论文从车体与车下设备耦合振动和吊挂载荷识别这两个方面出发开展相应的基础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建立了高保真度的垂向刚柔耦合线性简化模型,利用时域和频域方法对车
第一部分KzNF家族《ABxz型)真核表达载体pCMVMyc—KzNFs的构建与P53的转录因子活性调节子的筛选目的构建KzNF家族(ABXZ型)真核表达载体pCMVMyc—KzNFs,用于筛选KzNF家族中P53调控分子。筛选对于P53转录因子活性有影响的真核表达载体pCMVMyc—KzNFs,用于深入筛选。方法利用试剂盒从多种细胞中提取RNA,并逆转录得到cDNA,利用合成的引物,用PCR的方
多层配送中心的应用在满足物流企业大容量仓储需求的同时,也对其内部的产品货位布局带来挑战。合理的产品布局,有助于提升系统分拣效率、加快产品周转,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但多层配送中心的货位指派问题由于受到订单需求、产品特征、分拣策略、电梯运输等多重因素的作用,影响机理复杂,建模及求解往往较为困难。基于此,本文通过构建分拣-电梯排队网络,分析各个系统与产品货位指派的相互影响关系,获取订单在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