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栽培莴苣(Lactuca sativa)是重要的蔬菜作物,主要食用器官是茎和叶。叶用莴苣品种丰富,叶形变异多样,是研究植物叶发育的良好材料。尖叶和圆叶是生菜叶形的变异之一,该性状对于选育不同叶形的生菜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尖叶和圆叶性状在园艺植物中研究较少,目前控制该性状的基因还未见报道且作用机理仍不明晰。实验室前期利用散叶生菜S1(圆叶)与油麦菜Y37(尖叶)杂交构建分离群体将控制尖叶和圆叶性状的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栽培莴苣(Lactuca sativa)是重要的蔬菜作物,主要食用器官是茎和叶。叶用莴苣品种丰富,叶形变异多样,是研究植物叶发育的良好材料。尖叶和圆叶是生菜叶形的变异之一,该性状对于选育不同叶形的生菜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尖叶和圆叶性状在园艺植物中研究较少,目前控制该性状的基因还未见报道且作用机理仍不明晰。实验室前期利用散叶生菜S1(圆叶)与油麦菜Y37(尖叶)杂交构建分离群体将控制尖叶和圆叶性状的基因Lettuce Apiculate/Obtuse 1(LAO1)定位在5号染色体上约1.2 Mb区间内,将拟南芥中ROT4的同源基因LsRTFL12作为候选基因。该位点尖叶为显性性状。本研究对实验室前期遗传克隆获得的LAO1的候选基因进行功能验证并对莴苣尖圆叶形性状的控制基因LAO2进行遗传克隆。研究结果如下:1.莴苣尖圆叶调控位点LAO1候选基因及作用机理分析(1)在LsRTFL12下游48 Kb处发现了该基因的另一个拷贝,将这两个拷贝分别命名为LsRTFL12-1和LsRTFL12-2。LsRTFL12-1的编码序列在两个亲本中存在一个SNP,但并未改变氨基酸。尖叶亲本中LsRTFL12-2起始密码子后插入5 bp造成了提前终止。然而,LsRTFL12-2的功能丢失突变事件无法解释尖叶为显性。相较于圆叶亲本,尖叶亲本LsRTFL12-2基因下游还存在两段片段大小为132 bp和340 bp的序列插入。(2)尖叶亲本Y37和圆叶亲本S1之间LsRTFL12-1和LsRTFL12-2串联重复基因座存在结构变异。尖叶亲本中两拷贝间序列长约33 Kb,与参考基因组中(圆叶)的48 Kb序列没有同源性。同时还发现LsRTFL12-2除正义链转录外还存在反义链转录。为验证LsRTFL12-2反义转录本是否为尖叶形成的原因,我们敲除LsRTFL12-1和过表达LsRTFL12-2反义转录本。转基因植株表型均未发生改变,表明LsRTFL12-2反义转录本并不是形成尖叶和圆叶表型差异的原因。(3)将尖叶亲本中LsRTFL12-2的CDS以及基因上下游2 Kb序列互补至圆叶植株中,获得了阳性转基因植株。T0代植株中表型不稳定,等待T1代表型验证该基因编码区以及基因上下游的结构变异是否影响表型变化。(4)为了验证LsRTFL12-2是否与拟南芥中的同源基因功能一致,在尖叶材料中超量表达LsRTFL12-2,T0代植株无明显表型变化。2.莴苣尖圆叶调控位点LAO2的遗传定位(1)LAO2的遗传定位。利用茎用莴苣W111与结球莴苣PI536758杂交后代分离群体,通过精细定位将控制尖叶和圆叶性状的基因定位于2号染色体上202.915 Mb-203.308 Mb约393 Kb区间内。该位点圆叶为显性性状。(2)分析候选区间内的11个基因,将与叶发育相关的LsDRL1基因作为候选基因。LsDRL1编码酰基转移酶,参与BR合成通路。实验室前期研究推测LsDRL1调控莴苣结球性状。(3)圆叶亲本PI536758中LsDRL1的外显子上存在一个12.8 Kb的CACTA转座子插入,在尖叶亲本W111中LsDRL1基因功能正常。本研究还在已经鉴定到的两个位点上开发了育种标记,利用这两个标记可以辅助叶用莴苣多样性叶形的培育,丰富叶用莴苣商品种类型。
其他文献
马铃薯黄萎病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亦被称为马铃薯早死病,病原菌一旦侵染植株会逐步扩展到各个部位,严重影响其正常生长。目前,现有的杀菌剂均未被发现可有效控制此类病害发生,而对于抗病基因的相关研究也较为匮乏。因此,深入发掘抗性基因并加以利用、加快抗病品种的选育进程将成为其最有效的防治手段,且具有深远的意义。本研究主要利用马铃薯二倍体材料C545和V67为亲本,构建BC1后代分离群体作为后续遗传定位的
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2n=2x=22)是葫芦科(Cucurbitaceae)的一年生蔓生草本植物,其营养价值高,兼具保健作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苦瓜全雌系作为杂交母本具备增加产量、简化制种程序等优势,苦瓜全雌基因的定位可以为苦瓜育种提供优异的基因资源和筛选标记,有利于加速全雌性转育进程。本课题计划利用新构建的遗传分离群体对全雌位点进行定位,以期筛选可能的候选基因,为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是世界第三大粮食作物,因其粮菜兼用性及丰富的加工用途备受消费者喜爱。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头号病害。抗病基因在马铃薯晚疫病抗病育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聚合多个抗病基因是获得广谱、持久抗性最有效的途径。RB、R8和Rpi-vnt1是三个马铃薯晚疫病广谱、持久抗病基因,利用基因工程聚合这三个基因
共价有机框架(COFs)是由有机建构单元通过共价键连接所形成的一类多孔晶型聚合材料,具有长程有序、多孔性高、形态单一、框架稳定等特点。这些特性使得COFs具有广泛的应用,如气体储存和分离、催化、传感以及能量转换和存储等。自2005年Yaghi等人首次合成COFs以来,虽然已有数百种COFs材料被研究人员所开发、利用,但并不是所有的COFs材料均具备良好的性能。为了增强COFs对特定用途的适用性,可
由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青枯病是威胁马铃薯产业的一种土传性维管束病害。青枯菌能从植物根部的自然孔口、伤口等位置进入植物的木质部中,随水分向上运输或吸附在导管内壁。它既能释放效应蛋白导致植物免疫水平下降,又能生长成聚集体阻塞导管,最终植物由于免疫系统的紊乱和缺水而萎蔫死亡。青枯菌的复杂多变以及马铃薯的高度杂合使得马铃薯抗青枯病育种的工作举步维艰,最为绿色有效的育
细胞微环境是控制各种细胞功能(包括粘附、生长、迁移、分化和凋亡)的关键因素。研究证实:微环境异常(粘度、极性、pH值等)与炎症、神经退行性疾病、癌症等多种病理过程密切相关。因此,深入了解这些病理微环境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尤为有益。然而,传统的临床诊断技术如磁共振成像、计算机层析成像和正电子发射层析成像无法实现对病理微环境的检测。近年来,因灵敏度高、选择性和膜穿透性好、实时原位检测等优点,小分子荧光探针
社会的进步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强烈,但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不应忽视对环境等方面的要求。近年来世界人口激增、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这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过去,水中污染物的去除通常是通过物理吸附作用实现的,但是对于新兴污染物的处理,该方法并不能表现出令人满意的效果,而随之出现的半导体光催化技术逐渐解决了这一问题。半导体光催化技术主要是借助于太阳光,通过一系列的氧化还
绿色化学是未来合成化学的必然趋势。随着绿色化学发展理念在化学工作者心中的不断深入,化学研究人员在发展新的合成方法时更加青睐更绿色的合成途径。过渡金属催化的C-H键官能团化因其高原子经济性和高步骤经济性等特点,正在逐渐成为化合物官能团化的一种高效策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过渡金属催化的C-H键官能团化体系日益丰富,但其不足之处也逐渐显现。金属催化电合成作为一种绿色、可持续的化学合成技术,其利用电子得失
近年来,不饱和双键化合物构建多元共轭分子喹唑啉酮和炔基烯基硼这一研究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含有π-π共轭结构的多元共轭分子,是广泛存在于药物和天然产物中的一大类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选择简单的材料并发展绿色、高效的合成方法仍是迫切需要的。本论文首先开展了铜催化N-吡啶吲哚的好氧氧化制备喹唑啉酮的研究;随后又开展了高选择性炔基烯基硼的简洁合成的研究,并对上述两个反应进行机理的初步探究,为不饱和双键
植物叶片发育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热点之一,虽然在模式作物中有关叶片发育的研究较为深入,但是对于园艺植物叶片发育的研究较少。结球和叶缘卷曲是只存在于莴苣、白菜、菊苣等少部分园艺作物中的重要农艺性状,因而对园艺植物叶缘卷曲和结球形成的遗传机制和分子作用机理的研究相对匮乏。生菜(Lactuca sativa)在驯化过程中演变出了丰富的叶片形态,是研究植物叶片发育的良好材料。本研究通过图位克隆的方法鉴定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