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政策在中国的实施使得这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变迁:包括经济体制的变迁、政治体制的变迁、社会阶层的变迁、价值观的变迁、思想文化的变迁、社会心理的变迁、人口结构的变迁、教育的变迁等等。经济体制方面,实现了由单一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政治体制方面,实现了从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不断改革和消除影响经济建设的体制、机制的障碍;社会阶层方面,分层的标准以经济成分取代了政治成分,户籍限制的打破、学历证书、资格证书等等成为新的分层标准改变了工人、农民和干部的身份制体系。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个体和私营企业主组成的阶层。从深度和广度来讲,改革开放给中国所带来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正是在这样一种大的背景之下,本文从一个微观的现象入手——硕士生选课——来研究硕士生在进行选课时,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和存在着什么样的价值取向。
尽管选课制在我国高等学校中已经得到了普遍的实施,但是选课在具体实施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培养计划的限定、课程设置上的不合理,使许多选修课成为摆设,造成课程资源的浪费。同时,学生在选课过程中,也存在着功利性等特点。
本研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法得到硕士研究生的个人、家庭等基本情况,通过这些获得的信息和具体问题的设置来探究什么因素会对硕士研究生的选课造成影响和具有何种选课的价值取向。
研究发现:
一、硕士生个人情况对选课的影响。
从性别上看:男生在哲学和社会科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的课程上的选择比例要高于女生;女生在文体类、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的课程上的选择比例要高于男生。
从民族上看:汉族学生在法学、文体类、工学、管理学和教育学课程上的选择比例要高于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学生在哲学和社会科学、经济学、文学、历史学和理学课程上的选择比例要高于汉族学生。
从目前所学专业来看:在文学课程、理学课程、法学课程、工学课程和管理学课程的选择上,目前所学专业与所选课程呈现显著的关联性;在哲学和社会科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管理学、文体类课程的选择上,目前所学专业与所选课程关联度不高。
从是否独生子女来看:独生子女在哲学和社会科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和管理学课程上的选择比例要高于非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在文体类、文学、理学和工学课程上的选择比例要高于独生子女。
从所在年级上来看:研一的学生在经济学、理学和工学课程上的选择比例要高于其他年级的学生;研二的学生在哲学和社会科学、法学、文体类、历史学和管理学课程上的选择比例要高于其他年级的学生;研三的学生在文学和教育学课程上的选择比例要高于其他年级的学生。
从是否保送上看:保送的研究生在哲学和社会科学、经济学、文学、和理学课程上的选择比例要高于非保送生;非保送生在法学、文体类、历史学、工学、管理学和教育学课程上的选择比例要高于保送生。
从大学就读学校来看:综合院校的学生在经济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和教育学课程上的选择比例要高于其他类型的学校;工科院校的学生在哲学和社会科学、文体类和历史学课程上的选择比例要高于其他类型的学校;师范院校的学生在法学和文学类课程上的选择比例要高于其他类型的学校。
从大学所学学科来看:大学阶段所学专业和研究生阶段的选课呈现显著的关联性。
二、硕士生家庭情况对选课的影响。
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来看: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为小学或未受过教育的学生在教育学课程上的选择比例要高于其他的学生;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为初中的学生在法学和历史学课程上的选择比例要于其他的学生;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为中等教育的学生在理学课程上的选择比例要高于其他的学生;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学生在经济学和文学类课程上的选择比例要高于其他的学生。
从父母所从事的职业来看:父亲的职业为经理人员的学生和母亲的职业为专业技术人员的学生在哲学和社会科学课程上的选择比例要高于其他的学生;父亲的职业为个体工商户的学生和母亲的职业为公务员的学生在经济学课程上的选择比例要高于其他的学生;父亲的职业为专业技术人员的学生和母亲的职业为个体工商户的学生在法学课程上的选择比例要高于其他的学生;父亲的职业为其他的学生和母亲的职业为产业工人的学生在文体类课程上的选择比例要高于其他的学生;父亲的职业为产业工人的学生和母亲的职业为产业工人的学生在文学课程上的选择比例要高于其他的学生;父亲的职业为经理人员的学生和母亲的职业为其他的学生在历史学课程上的选择比例要高于其他的学生;父亲的职业为农牧业劳动者的学生和母亲的职业为产业工人的学生在管理学课程上的选择比例要高于其他的学生。
从家庭所在地来看:家庭在县城的学生在哲学和社会科学与经济学课程上的选择比例要高于家庭在城市和乡镇的学生;家庭在乡镇的学生在法学、文体类、理学、工学和管理学的课程上的选择比例要高于家庭在城市和县城的学生;家庭在城市的学生在文学、教育学和历史学课程上的选择比例要高于家庭在县城和乡镇的学生。
三、硕士生在选课时的价值取向。
在选课过程中,大部分硕士研究生具有的价值取向包括:接受建议的价值取向、关注考核形式的价值取向、注重生活品质的价值取向、功利性的取向、追求知识与实现就业的价值取向、自我完善的价值取向。大部分硕士研究生不具有的价值取向包括:学术深造的价值取向和注重现实生活需要的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