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孔隙生态混凝土具有成型快、污染小、成本低、绿化效果好等优点,因此在日益注重生态效益的“海绵城市”建设中,大孔隙生态混凝土的推广与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受到业内外人士的认可。然而,大孔隙生态混凝土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存在植生环境pH值太高和植物种类选择不当等问题,导致生态混凝土并不能很好的发挥其应有的绿化作用。本文针对以上问题,以大孔隙生态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为基础,通过室内试验配置出抗压强度和孔隙率符合要求的大孔隙生态混凝土,同时研究了硅粉内掺法和硅烷浸渍法对植生内环境的降碱效果,最后根据植物生长特性,为不同工况下的边坡工程选择最合适的植物组合,通过提高发芽率的方式提升绿化效果,分析总结数据后得到以下结论:(1)通过室内试验确定了当大孔隙生态混凝土的水灰比为0.35、灰骨比为1:8时,其抗压强度、和孔隙率最佳,分别为5.6MPa和35%,并以此为基准组生态混凝土进行级配改良试验、矿物掺合料对生态混凝土强度影响试验、耐久性试验,通过SEM试验研究分析矿物掺合料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固定水胶比和灰骨比时,适量掺入细集料有利于提升生态混凝土强度,同时不影响孔隙率,当砂石比为1:9时,混凝土抗压强度为9.6MPa,孔隙率为32%;硅粉内掺能有效提升生态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但和易性会受到较大影响,硅粉掺量越高和易性越差,甚至失去流动性,因此硅粉内掺法的推荐掺量为10%~20%,可与粉煤灰混合使用,既能提高混凝土强度,又可达到提升和易性的目标。(2)通过硅粉内掺法和硅烷浸渍法降低植生环境碱性。由于硅烷浸渍法的降碱机理不同于硅粉内掺法,因此常用的碱性测量方式“固液萃取法”无法正确测量其降碱效果,故独创新的方式测量硅烷浸渍法的降碱效果。结果表明:用传统方法检测基准组生态混凝土盐碱性,7d pH值为12.41,28d pH值为12.86,当硅粉掺量为30%时,7d pH值降为12.19,28d pH值可降至11.21。而硅烷浸渍法由于作用机理不同,所以pH值检测方式也不同,结果表明硅烷浸渍法可将植生环境pH值降至8.91,降碱效果显著,绝大部分植物能够适应此碱性强度。(3)针对国内常见的两种工况提出了不同的植物组合。内河航道护坡由于河道水位变化较大,要求植物既能在土壤生长,又可以耐短时水淹,此外,还要求植株的生长不能影响航道的流速、运航能力,这就要求植株以贴伏在土壤表面的草本植物为主,植物组合为:狗牙根、结缕草、三叶草和苜蓿。山体边坡不但维护边坡稳定,还要起到美观绿化的作用,因此推荐草本、花卉和灌木组合的形式,主要包括:狗牙根、结缕草、黑麦草、高羊茅、三叶草、苜蓿、百喜草和波斯菊等草本植物,以及栀子花、南天竹、月季、牡丹和三角梅等花卉灌木。(4)本文通过实际工程检验了大孔隙生态混凝土的护坡效果与绿化效果,铺设完整后的大孔隙生态混凝土28d强度均超过5MPa,能够很好地发挥护坡效果。绿化效果方面,播种后4周左右,坡面绿色覆盖率已经超过95%,6个月后植物根系已完全穿透混凝土孔隙,并扎根原土层,长势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