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利用赣江流域内气象站逐日降水数据、外洲水文站逐日径流数据,分析赣江流域1955-2010年间径流和降水的代际变化、年际变化和季相变化特征,探讨赣江流域降水对径流影响;结合SWAT模拟模型,利用1980年、1995年和2010年的土地利用/覆被数据,模拟研究赣江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径流的影响。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赣江流域以林地、水田、旱地和草地四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其中林地面积最大,多年平均比例达60%;流域内1980年、1995年和2010年三个时期的土地利用,在1980-1995年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不明显,1995-2010年期间主要表现为林地、草地面积减少,水田、旱地、水域、建筑用地显著增加。(2)赣江流域(外洲站)径流量多年均值为679.09×108 m3,其中1973年径流量最高为1057.51×108 m3,1963年径流量最低,仅为236.68×108 m3。径流年内分配不均,汛期(4月-8月)容易发生洪涝灾害、枯水期(9月-次年3月)易遭旱灾。(3)赣江流域多年年均降水量为1573 mm,年际变化明显,其中1975年降水量最高为2153.13 mm,1963年降水量最低,仅为1066.07 mm。年内降水量趋势表现为先增后减的单峰值形式,前半年的降水总量高于后半年,4-6月作为赣江流域的雨季,3个月的降水总量可达全年总降水量的44.1%。11月-次年1月为流域内降水量最低时期,仅占全年降水总量的10.6%。降水是引起径流变化的根本原因,径流量与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趋势一致;(4)SWAT模型可适用于赣江流域的径流模拟工作。结合外洲站1981-2000年的日径流数据与SWATCUP中的SUFI-2算法对模型进行参数率定与模型校正,发现CN2、ALPHA_BF、ESCO、GW_DELAY、GWQMN、SOL_AWC六个参数对模型的结果影响较高。率定期与校正期的R2大于0.79,E_NS大于0.69,模拟结果较好。(5)在相同的气象条件下,依次将赣江流域1980、1995和2010三年的土地利用载入模型,分三次模拟流域内1980-2007年的年内、月内日均径流量,发现1980、1995和2010三年的径流趋势一致,但2010年土地利用情景下模拟的径流量略高于1980年与1995年,与流域内建筑用地各裸岩与未利用地增加,林地与草地减少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