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近年来炎症机制在冠心病领域备受关注。继发于不稳定斑块基础上的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导致的冠状动脉闭塞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典的、主要的发病机制。炎症小体NLRP3炎症小体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既往诸多研究采用冠状动脉造影、血管镜、血清学以及尸检病理等方法,对冠状动脉斑块血栓形成并发症等方面做了诸多探究。血栓抽吸术近年来的广泛应用为研究冠状动脉内血栓提供了一个便捷有效的途径。本研究通过对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应用血栓抽吸所获得的冠状动脉内血栓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对照体外制备的对照血栓,分析冠状动脉内血栓的基本组分以及单核巨噬细胞NLRP3炎症小体的表达程度,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二者与患者冠脉病变特点、急诊PCI术中慢血流、无复流、远端栓塞等并发症等的相关性。方法:研究选取2017年9月至2017年11月期间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大连市中心医院并行急诊PCI术的连续163例STEMI患者,其中急诊PCI术中行血栓抽吸术有效地获得血栓成分,并符合入组标准的STEMI患者共32例。入组的32例冠状动脉血栓置于4%多聚甲醛磷酸盐缓冲液固定24-48小时后石蜡包埋,连续切片行HE染色,并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应用特异性的抗体标记血栓中的血小板、纤维蛋白、红细胞等基本组分和血栓单核巨噬细胞中NLRP3复合体及其下游炎症因子。采用Image Pro Plus 6.0计算切片中血型糖蛋白A阳性区域的面积百分比以反应血栓中的红细胞含量,计算切片中CD31阳性区域的面积百分比为血小板含量。通过计数血栓标本中每平方毫米NLRP3复合体及下游炎症因子阳性的单核巨噬细胞数量来反应血栓中NLRP3炎症小体的表达程度。按照血栓中红细胞含量百分比中位数,将32例患者平均分为2组,即低红细胞含量组(血栓中红细胞含量<64.78%)与高红细胞含量组(血栓中红细胞含量>64.78%)。另外取15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的桡动脉血,每例500ul,加入500uL重组人组织因子溶液,于37℃细胞培养介质中孵育6h,获得对照血凝块,分析方法同冠脉内血栓。采用X~2检验和T检验进行组间差别的显著性检验,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以P<0.05作为统计学检验标准。结果:32例患者平均缺血时间为7.8小时。罪犯血管为右冠状动脉者15例(46.875%)。罪犯血管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者16例(50%)。1例患者为LCx闭塞(3.125%)。32例患者中,急诊PCI术中发生慢血流和(或)无复流的患者共10例,造影可见的远端栓塞8例。在获得的32例冠状动脉内抽吸物中,其中7例含有少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其余25例为单纯冠状动脉内血栓。冠状动脉内血栓中含有大量的红细胞、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其中红细胞为血栓的主要细胞成分(62.31%±16.05%),其次为血小板(35.27%±15.73%),且红细胞与血小板在血栓中的分布区域呈“互相填充”的分布特点。相比于对照血栓,冠脉内血栓NLRP3复合体及其下游炎症因子表达明显增加(P<0.01)。血栓中NLRP3炎症小体相关蛋白主要表达在单核巨噬细胞的胞浆内,单核巨噬细胞常分布于血栓中富含红细胞与富含血小板区域的交界处。研究发现,血栓中NLRP3炎症小体的表达程度与其红细胞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血小板的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血栓中NLRP3、ASC、Caspase1、IL18、IL-1β的表达程度与缺血时间无明显相关性。高红细胞含量组罪犯血管直径显著大于低红细胞含量组(3.6±0.4 vs.3.2±0.3,P<0.01)。高红细胞含量组慢血流和(或)无复流发生率显著高于低红细胞含量组(P=0.022),而高红细胞含量组造影可见的远端栓塞发生率也较低红细胞含量组有增加的趋势,但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414)。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冠状动脉内血栓成分受缺血时间的影响。冠状动脉内血栓中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血栓形成的过程。冠状动脉内血栓红细胞含量较高时,急诊PCI术中慢血流和(或)无复流发生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