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红树林考氏白盾蚧的研究考氏白盾蚧(Pseudaulacaspis cockerelli)是一种长期为害陆生植物的刺吸性害虫,2006年首次发现在海洋红树植物秋茄(Kandelia candel)上寄生,并形成繁荣、稳定的种群,造成严重危害。通过野外抽样调查、室内饲养观察和生化测试,系统地研究了其为害习性、种群生殖力、存活率、死亡原因、空间分布及对寄主植物主要营养和次生物质的影响等。结果表明:①秋茄林中考氏白盾蚧的株、叶受害率极高,每叶虫口数量多集中于1~50头之间,不同潮带区垂直空间层次的虫口密度无显著差异,种群平均产卵量为52.22粒/每雌,与寄生于陆生植物含笑(Michelia figo)的种群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寄生于白兰花(Michelia celba)的种群;该虫林间自然种群具有极高的死亡率,寄生是其最主要的死亡因子,可造成高达34.23%的种群死亡率;不同垂直空间层次考氏白盾蚧均呈聚集分布,随着空间层次的下降,其聚集程度升高;在0~8 h之内,海水浸泡的持续时间对考氏白盾蚧种群死亡率无显著影响,包括陆生植物在内的寄主种类也无显著影响。②考氏白盾蚧取食对秋茄和白兰花叶可溶性糖含量无显著影响,但能显著降低含笑叶的可溶性糖含量;该虫在低虫口密度时能诱导秋茄叶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而需较高的虫口密度才能诱导含笑叶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但各虫口密度均能诱导白兰花叶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且随着密度的增大,其蛋白质含量下降的幅度越大。③考氏白盾蚧低虫口密度危害能诱导秋茄和含笑叶类黄酮含量显著降低,但需较高的虫口密度才能诱导白兰花叶类黄酮含量显著降低;而较高的虫口密度能诱导秋茄叶单宁含量显著增多,但较低的虫口密度就能对含笑产生相同的诱导作用,对于白兰花,考氏白盾蚧对其叶的单宁含量无显著影响。总体上,考氏白盾蚧取食对不同寄主叶片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有所不同,这与植物本身生理生化功能的特异性有关,也与害虫-寄主植物间相互关系不同等有关。
2.人为干扰对毛竹林节肢动物群落共有种及自然控害效能的影响.
2.1共有种反映了毗邻生境节肢动物群落的相互作用程度及其潜在互作途径的多样性。通过对施用林丹烟剂毛竹林冠层与林下层节肢动物的系统定位调查,分析和比较了林丹烟剂干扰下两个林层的节肢动物共有种及其多样性。结果表明:以未防治和白僵菌防治为对照,施用林丹烟剂显著减少了林冠和林下层的共有种及其个体数,降低了两个林层中共有种的多样性;在物种方面主要表现为蜘蛛目、膜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和鳞翅目共有种的减少;在个体方面,林下层主要表现为蜘蛛目、膜翅目、鞘翅目和双翅目共有种个体的减少,林冠层主要表现为蜘蛛目、鞘翅目和双翅目共有种个体的减少。但无论在物种还是个体方面,林丹烟剂对捕食性共有种的影响均最大。进一步的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引起共有种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共有物种的减少。因此认为,林丹烟剂干扰削弱了林下和林冠层节肢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利于林下生境促进林冠层生物多样性和增强群落对叶部害虫自然控制作用等生态功能的发挥。
2.2利用毛竹林节肢动物群落的系统调查资料,比较和分析了长期垦复施肥、垦复、劈草、撂荒和化学除草5种管理措施下群落林下层和竹冠层的共有物种分布特征,以及害虫与天敌功能群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与撂荒林相比较,其余管理措施因破坏了林下栖境而不同程度地减少了两个林层间的天敌共有物种,这些减少的共有物种多属于蜘蛛目和膜翅目天敌,从而削弱了林层间的天敌互补作用,不利于充分发挥其自然控害作用,是毛竹叶部害虫暴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各项管理措施实施时,适度保留部分林下植被,有助于竹林的丰产培育和强化群落的自然控害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