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真年代》老纽约“金字塔”及人物形象解读

来源 :聊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isa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伊迪丝·沃顿是19世纪末美国文坛上非常具有影响力的一位女作家。沃顿的创作才华和智慧早在童年时期就已经初露头角了。作为一名多产作家,她的作品风格各异,遍布从小说,诗歌,自传到文学批评,游记,散文等各个领域。《纯真年代》树立了作者在美国文坛上的恒久地位。伊迪丝·沃顿的作品以其鲜明的背景,幽默的讽刺,犀利的笔锋以及深刻的含义而闻名于世。她许多部作品大都以美国都市面貌作为故事背景。在她的小说中,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人物都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为自我的实现而不断的抗争。出身于上流社会的华顿描写起上流社会的种种面貌自然是游刃有余。同时,作为一个女作家,伊迪丝·沃顿对女性的命运和地位也有着深入的了解。她的作品不仅描述了十九世纪末女性的遭遇,而且还展现了那个时代男性的困顿。沃顿对女性在男性主导的传统社会中的遭遇以及女性的解放进行了深度的思考,这种思考在她的经典作品《纯真年代》中也得到了体现。正因如此,沃顿在女性作家乃至整个美国文坛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伊迪丝·沃顿因其对社会对个人造成的影响的精湛深刻的刻画技巧以及其对女性内心、角色及地位的深入细致的分析能力而深为世人所称赞。《纯真年代》被认为是刻画个人与社会矛盾冲突以及描述当时女性从属地位和悲惨命运的力作。它同样是一部完美呈现美国人生活全景、代表美国最高生活标准的小说。在沃顿所处的时代女性处于从属地位,她们不能随心所欲去做自己意愿中的事情。沃顿在她的大多数作品中对女性命运及其所处的困境给予了深切关注,因此被一些女权运动者称为是女权主义作家。沃顿对女性的悲惨命运给予极大地同情,她试图为这些深陷困境的女性指出一条引导她们摆脱困境的路。同时,她也解构了在男性与女性的二元对立世界中男性的重要地位。本论文试图将沃顿著作《纯真年代》中的人物形象置身于老纽约社会背景下进行分析,同时对影响人物命运的社会背景进行深入探讨。  本论文分五个部分进行详尽论述,除开头引言部分和最后结论部分外,中间三个章节为论文的主体部分。  第一章引言在总体调查的基础上,对沃顿及其作品以往的研究进行文献综述,讨论了沃顿及其作品《纯真年代》的意义和重要地位。然后,在本论文的框架介绍中阐述了本研究的关键观点和主要问题。  在《纯真年代》这部作品里,沃顿不仅描述了十九世纪末女性的遭遇,而且还展现了那个时代男性的困顿。因此,论文正文部分旨在对影响人物内心世界和行为准则的社会大环境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分析。本章分析了沃顿所生活的老纽约社会背景对于上层社会的人物的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工业革命的影响,加上奴隶制度的废除和西部开发运动的推进,美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然而,在政治与文化方面,美国依然是个相对保守的社会,“老纽约”的社会背景特点便是当时美国的真实写照。本论文试图展现当时传统社会规范和女性从属地位极大影响了女性身心的发展,不仅如此,看似是礼貌和绅士风度的代言的社会风俗实质上变相地囚禁了生活在老纽约社会“金字塔”阴影笼罩下的男性、女性。  第三章系统分析小说男主角纽兰·阿切尔。主人公阿切尔作为传统道德力量的遵从者,向他所面临的巨大的道德力量及舆论的压力所妥协。因此,他被看做是当时老纽约社会的受害者。从女性视角来分析,他同样是男权社会的受害者。阿切尔就其本性而言是一位哈姆雷特式的男主角。他与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哈姆雷特有相似的性格:犹豫不决、顾虑重重、思想胜于行动而又气质忧郁。沃顿一直关心的问题是当个体脱离了塑造他的社会时,个体将面临什么。阿切尔这个人物便是沃顿的标本而非沃顿思想的代言人。  第四章主要探讨了小说中的主要女性人物形象。此部分呈现了女性在其追求自我界定道路上所付出的努力。第一部分以埃伦·奥兰斯卡为代表的这类新女性为主线展开,这类新女性接触过新的思想和观念,骨子里有反叛意识;第二部分将视角集中在以梅·韦兰为代表的这类出生于纽约上流社会,在上层社会的教育熏陶下成长的传统女性身上。由于当时女性参与就业和对女性社会地位意识的萌发等一系列巨大转变,沃顿将其作品着眼于女性生活状态及其悲惨的社会命运。总之,沃顿年代的女性是男性当权的社会的牺牲品。然而,在自己人生道路上无畏地追求自由与幸福的女性绝不会向她们身处的男性当权的社会低头妥协。  通过前面系统探讨老纽约社会金字塔及生活在其阴影笼罩下的男女性人物形象,最后一章得出结论:沃顿处于一种徘徊状态——她试图在个人愿望的实现和社会秩序的维护两者之间实现一种平衡。沃顿绝不可能达到认同老纽约社会的一员彻头彻尾摆脱他所生活的社会的一切束缚的高度。在沃顿眼中,个人在追求自身自由独立和幸福的道路上不应该以违反社会秩序和破坏其稳定为前提。社会与个人是沃顿小说中不变的主题。
其他文献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是美国当代富有盛名的小说家。《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他出版的第一篇长篇小说。小说一出版就在美国社会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尽管有一段时间评论家们对它褒
文学翻译是翻译史上最早、最重要的翻译活动。在文学翻译研究中翻译策略研究是历来的关注点。“翻译策略”由劳伦斯·韦努蒂明确定义并将其分为归化和异化两种策略。国内归化
在言语交际中,话语者为了实现成功交际会采取各种手段话语标记语就是其中之一。日常最常用的话语标记语有and,but,wel,you know,I think,I mean等词语(组),其中wel最受关注和研究,其中
20世纪40年代,林语堂的小说《京华烟云》在美国出版,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部小说先后共有三个全译本在国内出现,译者分别是郑陀和应元杰、张振玉、郁飞。其中,以张振玉的译本最广
提出一种基于无速度传感器运行的永磁同步电机非线性控制方法.为了有效地估计转速和位置信息,构造一种新颖的级联式滑模速度观测器,以解决传统滑模观测采用低通滤波器的相位
翻译是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重要沟通手段。电影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同样需要翻译这个环节。随着经济和文化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国外影片大批涌入中国市场,电影字幕翻译作为获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使得中国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方文化和本土文化发生激烈碰撞,大量的国外书籍被介绍进来,中国的翻译史步入第三阶段,即现代阶段。五
《霍比特人》(《哈比人历险记》)是J.R.R.Tolkien的成名作。自面世以来,这部作品就获得了巨大成功。它被公认为是一部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至今已经被翻译成40余种语言。这部作品
自20世纪60年代起,莱辛对于东方神秘主义(苏菲主义)的热衷,赋予其作品新的维度和内涵。她认为,苏菲主义中对自我认识的方式可以帮助现代人找回自我。因此,她刻意使主人公具有